——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公路建设、沼气建设和饮水安全有了质的飞跃。
——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124万元对10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全市共有7.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从此告别了“土房子”、“黑屋子”;市人民中学主体工程已完工,市实验小学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调整惠民医院和农民工优惠政策,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
——繁荣城乡文化事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城乡居民生活更丰富。
——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80余万名农民从中受益。
——开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政府补贴、免费婚检给群众更多实惠,降低了“缺陷儿”的发生率。
——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标准,低保保障面由农业人口的2.6%提高到3.2%。
——提高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集中供养率比去年的25%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缓解城市“双困”家庭住房困难。
——在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去年,我市投资2000万元新购80台公交车,投资410万元在城区新建291个公交候车亭、451个公交站牌、325个候车席和33个公交港湾站台,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乘车;完成了我市公交发展史上第一部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其中,投入727万元完成9条管网的铺设,总长5.7公里,新发展供热面积10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9000户3.4万人,提高了供热普及率;投入273万元,用于2006年至2007年采暖季节因实行低价采暖费政策的亏损补贴,惠及居民21200户8万多人,总面积达212万平方米。
市财政投入109万元,为2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配备了检测设备。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市2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共抽检样品88683个,检出不合格样品250个,销毁不合格蔬菜2460公斤,合格率达到99.7%。同时,我市还重点抓好源头控制,已制定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2个,拥有通过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4个,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7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蔬菜质量安全从产地到市场的监控保障机制。(来源:焦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