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08年 > 第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8年“三秋”工作的通知》(焦政办〔2008〕86号)

发布时间:2009-02-13来源:

分享:
                          焦政办〔2008〕8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2008年“三秋”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统筹安排好“三秋”工作,科学指导秋收、秋耕和秋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打下良好基础,特作如下通知:

一、正确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今年夏种以来,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技术部门指导得力,广大农民管理及时,目前各类秋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全市秋粮种植面积194.74万亩,较上年增加5.3万亩,预计总产可达到20.6亿斤,较上年增加2.4亿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0万亩,预计总产可达到18.65亿斤,平均单产可达到547.7公斤/亩,增幅13.3%;水稻种植面积8.6万亩,预计总产可达到1.1亿斤,平均单产可达到628.1公斤/亩,增幅9.9%。棉花、花生等作物也呈增产趋势。

根据郭庚茂代省长对我市提出的粮食年亩产“实现平均2500斤”、“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总体要求和《焦作市2500斤粮食单产能力建设规划》,今年“三秋”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10万亩,平均单产1030斤以上,小麦种子种植面积65万亩以上;玉米秸秆除青贮外,全部实现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力争到2010年实现夏粮亩产1050斤的阶段性目标。
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三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推动各项“三秋”工作顺利进行。

二、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

(一)大力推广晚收技术,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适时晚收,可以延长灌浆和淀粉积累时间,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当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消失,子粒含水量30%左右,子粒基部有明显黑色层,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产量最高,是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因此,要指导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的早收习惯,适时晚收玉米,争取玉米适时晚收率达到80%以上。

(二)扩大深耕面积,提高整地质量。进行土壤深耕可以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营养条件。要对免耕或浅耕2-3年的地块深耕一次。开展深耕晒垡,提高整地质量。玉米收获后,及时组织深耕或旋耕,为晒垡留下充足时间。在稻茬麦田收割前及时排水晾田,干田割谷,适墒翻耕,整后即播。同时,要做好塌墒准备,一旦天气干旱及时进行塌墒,确保足墒下种。

(三)选用优良品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小麦主导品种的选择上,坚持“两为主”原则,即以半冬性品种为主,以高产优质品种为主。以矮抗58、豫麦49-198、周麦16等品种为主,搭配豫麦49、豫麦58、周麦18等品种;扩大郑麦366、豫农202等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在晚茬地块以种植平安6号、濮麦9号为主,搭配种植偃展4110等品种。要以黄淮海地区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小麦种子田建设,实行整村推进,一村一品,村企对接,合同回收。

各县(市)区要抓住秋播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积极发展优质小麦和小麦种子生产,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坚持“种子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优化小麦品种品质结构。搞好田间结构配置,积极推广麦田间作套种。扩大麦田预留行面积,积极推广麦瓜、麦棉、麦菜、麦药等多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努力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

(四)认真实施良种补贴项目,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根据《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年我省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豫农种植〔2008〕26号)文件精神,市优势粮食作物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招标领导小组已对6个项目实施县(市)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供应品种和供种企业。各供种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保质、保量、及时供种到村、到户。要搞好技术培训、技术宣传,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与县、乡、村密切配合,抓好小麦万亩示范方、千亩示范方和超高产攻关田的高产创建工作。各县(市)农业部门要严格执行纪律,认真组织供种企业按照供种清册供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确保种子质量。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五)推广集成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受气候变化、部分农户播期偏早、播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市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小麦倒伏现象。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大力推广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麦播质量。要结合品种特性和气候特征,合理调整和科学把握小麦播期,积极推广“两晚夺高产”技术,即玉米晚收一点,小麦晚播一点。同时,推广科学施肥、精播匀播、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和种子包衣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确保小麦苗全、苗齐、苗壮。

(六)整顿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是确保“三秋”工作顺利开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权益的保证。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抓市场规范为重点,在“三秋”期间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发改、工商、质监、农业、供销、农机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好案件查处工作,把打假治劣与放心农资供应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放心农资覆盖率。要健全责任制,完善举报制,落实案件督办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三秋”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早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农业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牛业发展的需要,认真指导养殖场(户)适时开展秸秆青贮。农机部门要积极做好机收作业的调度和协调工作,搞好农机维修、机械调配等服务。水利部门要做好抗旱排涝工作,科学调配水源,确保塌墒需要。公安、交通部门为小麦种子运销开辟“绿色通道”。电力部门要保证农电线路和电力供应的安全畅通。金融部门要及时提供农业信贷资金服务。广播电视部门要做好“三秋”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想农民所想,帮农民所需,切实做到各负其责,服务到位,确保圆满完成“三秋”工作各项任务。

                                                 二○○八年九月十一日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