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0年 > 第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三秋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0-11-12来源:

分享: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10年三秋工作的意见
                            焦政办〔2010〕1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秋生产大忙季节即将来临。为全面做好三秋生产各项工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科学指导秋收、秋耕、秋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明年夏粮生产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增强三秋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秋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使玉米的种植比例大幅度提高。全市秋作物总播种面积312.3万亩,较上年增加21.9万亩,其中玉米种植191.2万亩,较上年增加了17.6万亩。在今年小麦成熟期推迟7—10天,秋作物播种期相应推迟的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情况下,通过采取麦垄套种、加快机播进度等措施,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整齐度,同时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狠抓先进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秋作物总体长势良好,可望获得较好收成。为完成我市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三秋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秋作物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良种推广、高产创建和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针对今年三秋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主动,及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三秋生产抓紧抓好。
        
    今年三秋生产的目标任务是:确保215.3万亩秋收作物适期收获;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小麦种子种植面积60万亩;玉米秸秆除青贮外,全部实现机械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二、落实措施,强化服务,全面完成三秋生产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秋作物后期管理,确保秋季丰产丰收。当前秋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自然灾害的频发时期。要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立足抗灾夺丰收,积极开展增产增收活动,在增量中努力实现增效。要加强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确保粒重提高。要加强蔬菜、怀药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加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特色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新水平。
        
    (二)充分发挥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高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的优势,加快秋收腾茬耕地进度。今年玉米收获期整体推迟,为确保小麦的适期播种,要大力推广玉米机械收获,机收率要达到50%以上。秋作物成熟收获后,要及时安排机械还田,施足底肥,深耕晒垡,精细整地。稻茬麦田应于收割前及时排水晾田,干田割谷,适墒翻耕,然后炕田晒垡,整后即播。同时,还要做好排涝塌墒两方面的准备,确保适墒足墒下种。
        
    (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整地质量。除青贮秸秆外,所有玉米地都要做到秸秆直接还田。高水肥地亩施农家肥3—4方。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6公斤;中低水肥地亩施农家肥4—5方,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8—10公斤。土壤有效锌低的地块可亩施硫酸锌0.5—1公斤。缺钾地块可选用硫酸钾,能起到补钾、补硫的双重作用。要以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为起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专用配方肥和向农民提供施肥技术指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多的优势,扩大深耕面积,免耕地块也要做到两年深耕一次。深耕务必达到8寸以上。
        
    (四)实施良种良法配套种植,优化品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要坚持“两为主”原则,即以半冬性品种为主,以高产优质品种为主。我市小麦主导品种的选择以豫麦49-198、周麦16、矮抗58、郑麦366为主,搭配豫麦58、周麦18等品种;扩大示范豫农202、豫保1号;晚茬地块以平安6号、豫农949、濮麦9号为主,搭配偃展4110等品种。小麦种子田的品种选择要以黄淮海地区市场需求为导向,整村推进,一村一品,村企对接,合同回收。要结合品种特性和气候特点,合理调整和科学把握小麦播期。半冬性品种要掌握在10月10—20日播种,春性品种严格掌握在10月20—25日播种。在适播期内,半冬性品种亩播6—7公斤,春性品种亩播8—10公斤。晚播麦田应在选用春性品种的基础上,增施种肥,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0.25公斤。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在推广种子包衣的基础上,实施综合防治。一是农业措施:采用抗、耐病品种、平整田地、深翻土壤、施用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培育健壮麦苗,抑制病虫草发生危害。二是药剂拌种:对地下虫、小麦吸浆虫重发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与水、种子按1∶80∶800 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以1∶50—100∶500—1000的药、水、种比例拌种,对蛴螬、蝼蛄、金针虫均有较好防效。选用12.5%禾果利100-200克,加清水10公斤稀释,与100公斤种子拌匀后晾干播种,对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叶枯病及苗期白粉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全蚀病的防治,选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和3%敌委丹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三是土壤处理: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3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公斤,犁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以防治地下害虫。
        
    (六)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小麦增产潜力。我市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大面积示范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集成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产水平,带动了面上持续增产,在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今年,我市要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高产创建活动上迈进,努力在整建制推进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新突破。整建制推进就是要以整乡、整县为单位,全面落实高产创建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实行行政、技术、科研、服务等多要素有机结合,实现更大面积的增产和高产。目前,温县已成功列入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整县推进试点,我市也选取孟州市作为小麦高产创建整县推进试点,其他县市区要积极开展整乡镇推进工作,努力扩大高产创建覆盖范围,实现全面高产。今年,全市小麦高产创建总面积要达到7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280斤以上。
        
    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要选择肥力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农田,强化科技支撑,强化项目投入,逐步做到整村推进、整乡推进、整县制推进,实现小麦生产规模化、品种布局区域化;超高产攻关田在万亩示范片的核心部位或科研基地建设,要加大投入,做到品种优、整齐度好、技术配套合理、田间规范整齐,以利于专家指导和展示观摩,切实使万亩示范片和超高产攻关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快流转,突出特色,推进规模种植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三秋是换季倒茬、规划种植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的有利时机,各地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集中精力抓亮点、抓特色,引导扶持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要以品种选育培育、推广普及标准化种植技术、着力打造小麦种子品牌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小麦种子示范区;以提纯复壮品种、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整合“四大怀药”资源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怀药示范区;以发展规模种植、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普及无公害栽培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以优化品种结构、精选目标市场、扩大加工能力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水果示范区;以规划建设高标准栽培小区、优选适销菌种、探索推广秸秆投料技术为重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示范区。
        
    四、加强领导,搞好协调,为三秋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早发动,任务早安排,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集中时间和精力,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要联合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工作,确保9月30日前将小麦良种发放到农户家中。农机部门要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深入田间开展农机维修、机械调配等服务。供销、石油等部门要积极组织货源及时做好化肥、农药、油料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保证满足“三秋”生产需要。水利部门要科学调配水源,确保及时塌墒,并做好抗旱防涝工作;工商、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电力部门要保证农电线路和电力供应的安全畅通;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气象部门要搞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宣传部门要搞好“三秋”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   �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