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立 坤 同 志
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点评活动,既是对上半年工作的一次检查评比,又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通过一天半的实地观摩,大家一路看、一路想,学习了经验、启发了思路、认识了不足,取得了预期效果。一会儿,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结合这次观摩活动,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明显、各具特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焦作市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理顺了西部工业集聚区、万方工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有效推进了工作落实。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9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9.5%;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5%。上半年,29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4%,其中新开工项目176个,实际开工141个,开工率达80.1%。通过这次现场观摩,感到各级各部门抓好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思想认识是统一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是坚决有力的,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更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1—5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5亿元,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37家,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二是项目技术含量更高。许多项目采用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卓立烫印年产8000吨新型特种专用薄膜项目将有效提升热转印碳带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焦作卷烟材料公司三醋酸纤维项目将缓解我国醋酸纤维进口的紧张局面。三是产业链条更长。开元化工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都是拉长产业链条的好项目。四是新兴产业前景更广。锂电池、LED、风电等正是当前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多氟多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2.1亿元,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华兴公司阿斯巴甜项目填补了我省食品生产领域的空白。五是工作措施更多。各县(市)区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推进工作。六是部门服务更优。各有关部门围绕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总之通过这次观摩,感受到了大家精心谋事、用心做事、齐心成事的浓厚氛围。希望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互相借鉴,查找不足,发挥优势,奋勇争先,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二、形势严峻、竞争激烈
通过这次观摩点评活动,我们总结了成绩和经验,激励了斗志和勇气,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形势仍然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加快发展。
从全国经济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趋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领域投资,铝工业、多晶硅、煤化工项目的审批门槛进一步提高。今年6月20日,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创纪录的21.5%。昨天,央行又加息0.2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宏观政策趋紧,立项、土地、环境容量、资金供给等要素制约增强,将进一步对我市传统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从我省竞争态势看,地区竞争压力增大。在全省第一次重点项目观摩中,我们对兄弟城市的迅猛发展印象深刻。南阳内乡县产业集聚区把陶瓷业作为新经济引擎,引进投资50亿元、建设50条陶瓷生产线,全力打造“中原瓷都”。漯河沙澧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已成为具有纺纱、织布、制衣完整产业链条的纺织工业基地。平顶山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吸引恒基伟业、海尔集团、江苏雨润等大集团入驻,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电器制造、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特色鲜明。郑州产业园成功引进格力电器,建设年产600万套空调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基地。各市都明争暗赛、竞相发展,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逼人态势,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从我市自身发展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少”的问题。这次观摩活动筹备时,我们是按照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准备的,每个县(市)区准备两个项目,但汇总后十分不理想,报上来的多数都是老项目,大部分是以前多次观摩过的项目,新项目很少,甚至一些县(市)区拿不出来两个像样的项目。有的产业集聚区今年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仅有4个。二是“低”的问题。高科技项目不多,多数还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的项目,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项目屈指可数。1—5月份,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的2.8%,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三是“小”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非常少,投资强度不高,省政府规定的投资强度是每公顷3500万元,县(市)区有几个达到的?四是“散”的问题。按照省里要求,每个产业集聚区要有1—2个主导产业。目前我们的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的现象,小、散、乱,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应有的集聚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五是“慢”的问题。项目形象进度不快,有的产业集聚区完成重点项目投资现在还不到年度计划的7%,有的去年集中开工的项目到现在还是一片荒地,要观摩点评了,找几个人、几台车做做样子。六是“虚”的问题。从工作看作风,从项目看作风,从进度看作风,从数字看作风,最后看到了我们的作风不实,有的项目注册资金2000万,就敢说投资5亿元;轰轰烈烈进行了集中开工,项目建设就不见了动静;为应付检查而开工,为应付上级而开工。对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正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欢庆建党90周年,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高潮。我党90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归根到底要靠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以更高的站位主攻项目,以更大的精力抓好项目,以更硬的举措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建立在扎扎实实的项目基础之上,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步伐。
三、再加压力、提速增效。
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各级各部门要算清时间帐、任务帐、责任帐,对照年初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看是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做到心中有数。下半年,要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必须把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工业是焦作的优势,工业是焦作的潜力,工业是焦作的希望。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工业的大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做强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食品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焦煤集团、风神轮胎、佰利联、多氟多、昊华宇航、中原内配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中心城区首批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和县域首批十大特色产业集群,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强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园区经济,打造大产业、大企业、大园区、大集群。
(二)必须把项目作为主要抓手。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总抓手。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紧抓不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要紧紧盯住在建项目。抓住大好的施工季节,加快推进多氟多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焦煤集团开元化工年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和8万吨环氧树脂、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和尾气综合利用、河南裕华年产18万吨压延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思可达年产7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玻璃、焦煤集团合晶科技年产1000吨多晶硅、风神轮胎年产10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一期)等项目建设,迅速掀起建设高潮。要紧紧盯住新上项目。尽快做好前期,开工建设厦工二期、焦煤集团年产10万吨有机硅、健康元年产2000吨红霉素等项目,各县(市)区要认真排一排、理一理、推一推,实实在在上一批新的项目。要紧紧盯住大企业、大集团。解放思想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瞄准央企、省企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联大靠强,加快发展。要紧紧盯住优势产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谋项目、上项目,把优势产业做强,把骨干企业做大。要紧紧盯住国家支持政策。国家政策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要善于学习政策、利用政策、争取政策,从国家政策中寻找产业发展动向,谋划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支持,赢得发展先机。
(三)必须把园区作为发展载体。目前,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到了提速增效的新阶段,要坚持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努力实现“两提一扩”,即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要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加快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档次,使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信息咨询、检验检测、交易市场、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促进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要达到50亿元。
(四)必须把招商作为战略举措。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要明确招商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两型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是今后招商引资的主方向,要依托焦作新区和九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这十大平台,围绕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引进一批创新型项目、基地型项目、补链型项目、终端型项目。要创新招商方式。除了组织参与大型招商活动外,要积极推进专业小分队招商,开展好节会招商,鼓励以商招商,推行代理招商和网络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合同签约率、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要优化招商环境。投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引资竞争就是环境竞争。要全面落实土地、环境、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环境。
(五)必须把务实作为工作要求。卢展工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靠的是实干,靠各级党组织实干,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干,靠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实干,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关键在实,关键在效,关键在干,关键在做。一要突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执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联系、一个部门跟踪、一班人员服务”的领导干部联系分包制度。二要突出协调配合。实施好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联席会议、绿色通道制度,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三要突出督促检查。市政府项目办、市政府督查室要严格执行重点项目月通报制度,把重点项目进展作为当前的督查重点,及时向全市通报。四要突出奖惩考核。由小平同志负责,对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奖惩办法,对项目少、进度慢、作风虚的产业集聚区,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决不能看看算了、说说算了、讲讲算了。要时时刻刻有一种坐不住的危机感,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的建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