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3年 > 第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10-14来源: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加快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9月22日

    

                                              加快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促进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加快我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作为种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为农民提供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市是闻名全国的小麦高产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努力,自主研发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不断涌现,优良品种繁育面积逐年扩大,具备了建设全国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以“温麦系列”、“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切实把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措施,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巩固现有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采取稳步推进的战略,2014年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小麦良种生产总量达到3.5亿公斤,2015年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小麦良种生产总量达到5亿公斤。

    2014年各县(市)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分配:温县30万亩,孟州13万亩,沁阳12万亩,博爱6万亩,修武6万亩,武陟12万亩,新区1万亩。

    2015年各县(市)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分配:温县30万亩,孟州18万亩,沁阳16万亩,博爱6万亩,修武8万亩,武陟20万亩,新区2万亩。

    二、重点工作

    (一)创新模式,联手共建。各县(市)区要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种粮大户)”的发展模式,联手共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种子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借助自有品种、品牌、资金、技术和诚信等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基地建设,联手共建,推动基地建设快速发展;要积极引进外地大型种子企业来焦落户,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种子加工和仓储中心,发展种子事业。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动员、发动和引导种子基地范围内现有的各类农业合作社,积极同有资质、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对接与合作,共同参与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没有组建合作社的种子生产专业乡镇和村,要鼓励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农业科技能手牵头,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加快组建种子生产合作社。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种子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参与种子基地建设各方的法律意识,积极引导种子企业与合作社、农民签订供种合同,真正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加快新品种培育引进步伐,建立标准化的制种基地。各县(市)区要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对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育种人才和育种专家的培养、引进步伐,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建立科研育种工作室或院士工作站,创新育种方法,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不断培育出优质、高产、高抗、广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没有品种权的种子企业,要加强与科研育种单位、大型种业集团的合作,通过联合或购买的形式,取得新品种的繁育、区域经营权。种子企业要严格按照小麦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强化区域内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严把病虫害防治、去杂去劣、田间检验检疫等关口,提高种子繁育质量,建立标准化的制种基地。

    (三)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农业部门要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抢购和套购、哄抬种价等违法行为,维护种子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小麦良种生产经营秩序。种子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不无证生产,不私繁滥制,不降低生产标准,不哄抬种价,主动遵守良种繁育生产合同,兑现合同承诺。

    (四)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各县(市)区要在整合现有的高标准粮田、高产创建、农田水利等农业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种子基地建设、品种试验展示等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种子基地建设水平;要积极组织、协调农行、农发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加强与种子企业的对接,解决好种子企业收购种子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农业部门要发挥技术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技术培训,组织种子企业开展品种观摩会和展销推介会等推广活动,建设全市小麦种子供求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发布种子信息,促进小麦种子销售。简化审批手续,建立绿色通道,为小麦种子产销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要积极引导农民选购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督查、有奖惩,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指导培训。农业、科技部门要围绕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织市、县、乡三级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深入良种繁育基地,对农民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种子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对参与良种繁育的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升种植水平。

    (三)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健全小麦良种基地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行分解量化。定期开展督导考核,考核结果一季度一通报,对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完成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四)营造舆论氛围。各县(市)区要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推进小麦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做法、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