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开展以来,温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主动对标新要求,积极采取新举措,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强统筹,精准发力,紧盯八个专项行动和重点交办问题,狠抓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共查摆问题586条,制定整改措施747 条,整改完成586条,长期坚持223条;新建制度106条,修订完善制度232条;在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中查摆问题6条,制定整改措施6条;全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统筹,持续形成工作合力
温县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坚持整体谋划。县委将“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作为县委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及时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实行月例会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目前,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6次,开展月例会8次,召开联席会议4次,有力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加强党性教育和营造浓厚氛围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并贯穿活动全过程,将活动与党建工作、宣传工作和以案促改工作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意识,增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力感、责任感、紧迫感,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三是强化督导问责。县活动办组织四个督导组和16名社会监督员,对活动开展情况全程跟进式督导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9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县行政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因发现问题较多或整改不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县委常委会上作检讨发言;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对18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守纪不严等问题线索进行立案查处,党政纪处分29人,组织处理7人。
二、服务大局,围绕重点精准发力
(一)在八个专项行动方面。
1.审批服务便民化专项行动。由县政府办牵头负责,将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接入了河南政务服务网,梳理公布“网上办”事项737项,群众和企业在网上即可办理,基本实现了“一网通办”;组织相关单位梳理公布了“马上办”事项249项,“一次办”事项832项,“就近办”事项183项,取消各类证明123项,取消中介服务事项8项,有效减少了办事环节;加强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建设,特困人员供养、老年优待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86项乡、村两级事项基本实现不出乡、村即可办理。
2.强党性正作风宣传教育专项行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一是在县电视台、《今日温县》开辟活动专栏,推出《“一把手”深度访谈》节目;二是组织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主题征文活动;三是将“强党性、正作风”列入县委党校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四是加强外宣工作,县电视台《转变思想观念,共谋振兴发展新路》在《联播焦作》头条播出。
3.干部激励考评专项行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一是积极研究探索拓展职级晋升通道,最大限度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完善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坚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好怕担责怕出错、不敢试不敢为的问题;三是积极改进考核办法,提高考核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选取参评人员,确保结果公正,群众认可。
4.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由县委政法委牵头负责,一是严厉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活动。共侦办涉企刑事案件15起,刑事拘留41人,行政拘留17人,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清理整治企业周边乱点18个,化解土地纠纷16起;二是全面清理涉企积案。共排查涉企积案42起,办结41起;其中县法院排查35起,办结34起;县检察院排查6起,办结6起;县公安局排查1起,办结1起;三是营造优质的法律服务环境。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
5.改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由县委统战部牵头负责,常态化组织亲清政商关系座谈会,积极开展“温县工商界‘反对贿赂公平竞争,争做亲清政商关系践行者’联盟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大服务”活动,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外贸企业业务培训和惠企政策宣讲力度,并对新签约项目实施跟踪服务。
6.网络问政专项行动。由县纪委监察委牵头负责,设立曝光台,实行周曝光;开辟专访栏,实行月专访;搭建问政台,实行季问政。截至目前,活动先后以全县农村垃圾治理、占道经营、卫生死角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为主题录制曝光12期。县城管局等单位根据曝光问题,迅速回应,快速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7.民生资金监督管理专项行动。由县纪委监察委牵头负责,
全面升级打造温县大数据监督管理平台,群众登录网站平台,实时对县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等20多家单位承担的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城乡住房保障、强农惠农补助等民生资金发放、民生工程建设情况及配套政策法规进行查询、监督和举报。目前,已累计完成21家县直单位73项民生政策、621项民生项目、181万余条民生资金个人信息数据登记审查和传录上网工作。
8.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由县纪委监察委牵头负责,结合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对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再梳理,及时将漏登、漏报事项进行补录,对各乡镇(街道)到期合同数量、续签数量、到期资金清收金额、遗留问题整改情况每周通报进展情况,对5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今年以来,续签合同861宗,清收资金1300余笔。
(二)在重点交办问题方面。
1.县财政局、农林局针对全县农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情况。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对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数据资料进行仔细核查、筛选,已核减耕地面积7489.154亩。
2.县人社局针对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等业务窗口整合问题。通过整合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业务,建成“一站式”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共设立33个便民服务窗口,着力打造一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服务平台。
3.县交通局针对“城区道路改善修补工程”。已完成振兴路(古温大街至人民大街)道路病害修复工程,慈胜大街、古温大街、太行路慢车道大修13175平方米;振兴路西段、子夏大街等其它路段坑槽挖补6500平方米;太极路完成慢车道水稳铺设500平方米。
4.县国土局针对“双违”治理工作。加大土地巡查力度,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上下联动,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共开展巡查150余次,拆除违法用地11宗,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宗,申请法院对城区3宗违法用地进行行政行为保全。
5.县城管局针对“占道经营现象”。紧紧围绕“五城联创”工作部署,共清理违章占道经营380余起,店外经营230余户,拆除遮阳雨棚、临时棚112个、铁皮房12处、道路竖广告牌34块。同时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整治非法安装地桩、地锁共277处,清理道牙斜坡25处,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
6.县产业集聚区针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坚持“一区多园”和“飞地经济”等招商模式,实行副主任分包战区、干部分包项目的分包责任制,每天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分三批召开重点企业经济分析会,并通过举办秋季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全力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截至目前,已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35.19亿元。
(三)扎实开展“两公示两促进一评议”。通过组织召开“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八个专项行动”、“重点交办问题”、“十大重点工程项目”满意度测评会议,收集的各类意见建议90余条,对相关责任单位下发意见反馈通知单,将意见建议全部如实反馈到各相关责任单位,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重点开展好网络问政活动,现场面对面曝光党员干部和职能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众提供直接、广泛、有效的行政参与和监督平台,让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并组织社会监督员编成4个小组,定期对网络问政过程中曝光指出的问题进行实地回访督查,现场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通报督导情况。通过公示曝光问题、促进问题整改、突出社会评议,相关责任单位迅速做出回应,积极进行整改,真正达到了“问”出执行力,“评”出高效能的目的。
三、强化问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将“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与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五城联创”、扫黑除恶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和频次,对工作推进缓慢、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实行主体责任约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上见分晓、比高低,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共开展纪律作风明察暗访活动4次,发现问题23项;向县行政服务中心等6家窗口单位下发核查问题线索函,各责任单位针对反馈指出的问题认真核查整改,并做出处理,给予诫勉谈话1人,书面检查3人,通报批评3人,扣除精神文明奖3人。同时要求出现干部作风问题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本部门本行业发生的作风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深挖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推动全县党员干部作风真转变,形成干事创业、敢闯敢拼的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