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市林业局根据市委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各环节活动。针对单位自身情况,切实找准我单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和作风建设上存在的4个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4条。完成整改问题4个,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通过活动开展,对本单位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补充,包括《焦作市林业工作站项目三项制度》、《焦作林场项目管理制度》、《焦作林场合同管理制度》、《焦作林场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焦作林场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5项规章制度(其中新建2项,修订完善3项),通过新建完善制度抓落实,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形成自觉执行和坚守制度的良好局面。
10月29日,市林业局收到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活动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焦转优办发〔2018〕6号)后,局党组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四个方面12个突出表现,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深刻剖析,认真查摆。通过梳理,共自查问题6个,制定整改措施8条,目前整改到位6个。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落靠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各科室单位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分析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及时协调推进活动开展。在局网站上开辟活动专栏,一个标准改进作风,一把尺子推动整改,上下一盘棋、系统同创优。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
(二)强化学习教育,切实提升能力。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思想精髓。组织党员到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学习,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增强科学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林业讲堂”平台,围绕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组织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开展系统轮训,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努力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队伍。
(三)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做到能办的事情,抓紧办、依法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能办的事情,说明缘由、解释清楚,不能拖着捂着,敷衍搪塞。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整治查处力度,为企业和投资者打造快捷、便利、高效的业务办理平台。
(四)提升法治素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全面实行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开展执法人员业务专题培训,增加执法相关业务知识考核频率,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配齐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设备,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坚持以案释纪、以纪析案,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干部、教育职工,着力营造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五)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成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印发了《焦作市林业局落实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林业干部下基层督导服务工作方案》,组织干部职工分六个小组,到一线摸实情、出实招,全面了解真实情况,通过实地探访、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精准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列出问题清单,以实际行动为抓手,列出行动清单,逐项对标销号,确保专项整治成果落实落靠,确保企业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对机关作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从严处置、从实整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形成良好工作习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作风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问责。充分运用报纸、网站、微信群等平台,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次推送,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发挥正反典型作用,既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先进标杆,又曝光反面案例、持续警示告诫,引导林业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作风整顿公开举报电话,设置投诉举报箱,严肃追责问责,对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优良,影响营商环境等问题“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持续震慑,保持高压态势。
二、问题整改情况
(一)做事不实,工作标准不高。比如个别县市区在造林绿化方面统筹规划不够,积极性有待提高。
整改措施:一是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对全市未来五年(2018-2022)林业发展做出了周密安排部署;二是配合市委、市政度组织召开全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焦作动员大会,签订《2018—2022 年暨2019 年度森林焦作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目标任务;三是要求各县(市)区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动员大会,制定《2019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迅速掀起全市造林绿化高潮。
整改效果:各县(市)区对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近期开始制定各自“森林生态建设十年规划”。截止12月10日,已有4个县(市)区召开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动员大会,全市共完成造林1.54万亩。
(二)工作效能不高。例如部分地方国有林场改革进度缓慢,未按时间节点推进,将会影响全市改革任务省级检查验收。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明确年度目标,安排年度任务。加强与省、相关县(市)、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督促各地根据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及编制文件,进一步落实财政预算保障、社会保障等具体改革任务。二是开展定期调度。不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期报送进展情况,还按照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建立“双月”情况报告制度,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加强专项督导。市林业局分管副局长罗宗华带队,多次对全市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包括定性定编、社会保障、资金保障、人员安置、经营机制转换等落实情况现场督导,听取各地林业、发改、财政等部门相关情况汇报,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整改效果:2018年,按期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各项任务。全市6个国有林场全部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全额拨款,核定编制252名。在编职工227名已全部完成身份过渡。全部职工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五险两金”按全供事业单位标准参保,参保率达到100%。人员工资按标准按时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资金按时拨付,初步统计全市已拨付资金1755.6万元。拖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已完成清算,补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经自查,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按要求于12月底前报请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对我市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目前,全市国有林场人员还未满编,不存在富余人员安置问题。改革期间,未发生因损害职工利益而引发的上访案件。通过改革,初步达到国有林场生态功能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
(三)工作落实不够,缺少主动触及矛盾的胆识和勇气。比如部分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标准不高,办法不多,效果不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管理不规范,日常巡护不到位,投入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2018”、“2018自然保护地大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对排查、反馈的问题再次梳理,进一步调整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整改成效,按节点要求有序推进整改。二是规范和加强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整改效果:我市依照环保部2013-2016、2016-2017、2017年上半年遥感监测结果等信息对保护区进行全面问题排查,建立了169处人类活动问题管理台账。通过整改,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增量得到控制,存量逐步减小,生态正在修复。至今,完成87处问题整改,还有82处问题需要继续整改。我市绿盾行动国家遥感监测重点问题点位53处,已销号32处。2018年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以往勘界立标基础上,又在主要道路、重要节点增补栽植界桩261个、界碑58个,安装大型固定标牌和警示牌宣传牌46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问题整治取得重大进展,扭转了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被动保护的势态。黄河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内存在十几年的采石挖沙等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得到彻底治理,砂场全部清理完毕,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省环保督察的检查验收。太行山保护区内的采石采矿行为得到根本遏制,违法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全面叫停,部分地段的植被恢复工作成效明显。
(四)工作上有畏难情绪。例如林业产业扶贫缺乏支撑,帮扶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一是调整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带头服务贫困人员。二是制定了《2018年焦作市林业局扶贫工作方案》和《焦作市林业局打好林业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建立完善了林业精准扶贫台账,按照扶贫对象实际需求和特点,量身打造林业精准扶贫项目。三是调整公益林护林员选聘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四是加快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增加林业扶贫后劲。今年以来我市新建林业产业扶贫基地2382亩,涉及农户491户,其中贫困户31户。五是以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集群发展。14家林业企业涉及农户1202户,其中贫困户47户,年均户收入16870元。现有林业产业规模18.15万亩,涉及农户12248户,其中贫困户675户,年均收入在15000元以上。六是科技培训提升脱贫技能。做好系统内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林业行业扶贫能力。做好贫困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有效就业能力素质,实现林业科技服务精准扶贫。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印发各类林果技术资料5000余份,为全市发展林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整改效果:2018年全市共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34名。生态保护与补偿扶贫公益林补贴814.6万元,涉及贫困户2299户,户均补贴收入600元。全市林业行业联系帮扶贫困户150户,截止目前,已脱贫112户,各县市区林业科技人员参与帮扶工作46人,已帮扶脱贫人员478人。
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落实情况
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全面完成森林资源培育省定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森林资源培育任务共计18.1857万亩,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0.37万亩,占任务的112%,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特别是市级林业重点工程,2018年度我市境内高速公路两侧9591.12亩绿化任务,主要干线公路、县道306公里1.1万亩绿色廊道绿化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市林地面积达16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活立木蓄积量达54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质量进一步提升。
重点工作任务之二: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坚持“造管并重”,突出“两防四保”,林业资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组织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护绿行动”、“春雷2018”、“严厉打击毁坏公路绿色廊道绿化树木专项行动”、“铲除毒品原植物专项行动”、“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湿地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立各类涉林案件210起,结案173起。其中:刑事立案49起,结案30起,起诉42人。
去冬以来,全市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宣传、装备、巡护、隐患排查和督导。完成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高火险节点的森林防火工作,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
今年全市发生草履蚧危害1.44万亩,防治1.35万余亩;杨树食叶害虫9.4万余亩,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11万亩,及时控制了危害蔓延。
严格制止一切违法占用或使用林地行为,对林地的使用继续坚持严格审核审批,严把林地流失关。全市共审核征占用林地16宗,面积86.8981公顷,上缴森林植被恢复费856.8418万元。全市办理采伐许可证3708起,办证率达到100%。采伐林木活立木蓄积11.79万立方米,占年度采伐限额24.88万立方米的47.4%,严格控制在“十三五”期间年度森林采伐限额额度之内。
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焦作太行山自然保护区金钱豹保护成效》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林业网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积极与市水利局沟通行函,共同保护大沙河鹭鸟繁殖地,确保鹭群(100余只白鹭、池鹭、夜鹭)正常繁殖;截至目前,救护小天鹅、雀鹰、鸮、大白鹭、红隼、燕隼、等野生动物21种130余只。
重点工作任务之三: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上档升级
目前,全市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480家,年加工能力54万立方米,年产值9亿元,有25万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产业,较好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达4家。全市花卉林木种苗基地蓬勃发展,发展面积4.6万余亩,产值近4亿元。2018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45亿元。通过调整林种结构,初步形成了山上防护林、山下经济林、农田防护网、滩区用材林的生态经济型林业新格局,特别是第二、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森林旅游、康养产业等结构渐趋合理。
重点工作任务之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林业合作社建设原则,扶持优秀,正在组织温县、博爱、武陟、修武、中站区推荐申报省级规范合作社。在特色经济林引进、技术指导等方面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引导农户开展林下种养殖、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2.97亿元,完成林下经济面积58.2万亩,其中:规范合作社经营面积11.35万亩,林下种植10.264万亩,林下养殖1.76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2.8万亩,森林景观利用32.05万亩。
重点工作任务五: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组织各县(市)林业局业务人员赴南阳、濮阳考察学习国储林PPP项目,借鉴外地先进经验。4月,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国储林PPP项目协调会,协调国储林项目前期的资金问题和“两报告一方案”编制主体等问题。6月,焦作市国储林进展情况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有关县编制各自的可研报告及“两报告一方案”,同时积极推进社会资本方的招标工作。目前博爱县、温县、武陟县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沁阳市正在与可研编制单位接洽,近期将开始编制。孟州市、修武县由于财政承受能力限制,正积极寻找社会资本方,采取自主经营模式建设国储林。
重点工作任务六:按期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制定2018年度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台账,明确改革任务。认真落实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办公室“双月”情况报告制度,加强与省、市、相关各县区的沟通,指导、督促各地根据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及编制文件,进一步落实财政预算保障、社会保障等具体改革任务。督促指导焦作林场争取将退休金地方差补资金、日常维护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保障,并取得积极进展。组织开展全市国有林场改革财政全供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摸底调查、国有林场金融机构债务核准及全市国有林场改革自查评估工作。目前,全市6个国有林场均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纳入2018年度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227名在职职工完成身份过渡。2018年1-10月份人员工资已按全供事业单位标准发放到位,职工按新标准参加了社保。职工“五险两金”及机构经费例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五险两金”基本缴纳到位。通过改革,林场管理体制得到理顺,职工生活待遇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初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