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开展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把活动开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握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截止目前,共查摆出做事不实、效能不高、有责不担、精神不振、能力不足、守纪不严6个大类15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57项。目前10个具体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其余5个具体问题仍需长期推进。在深入整改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在梳理和总结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施行办法》、《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业绩考核评价办法》、《2018年度党支部考核细则》等内部管理制度7项(其中新建制度5条,修订2条),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细化工作责任,加强作风建设,逐步提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按照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活动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焦转优办发〔2018〕6号)要求,我院高度重视,深入学习,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紧紧围绕中央纪委强调指出的四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紧密联系我市“四城联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与我院职责相关的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我院“四大提升计划行动”、中医农业、农林科研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刻查摆问题。通过查摆,共查摆出问题4个,制定整改措施4项,目前1个具体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其余3个具体问题仍需长期推进,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条。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方案。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及时印发《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通知》(焦农林科〔2018〕9号),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求院属各级各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研究制定《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总体要求、活动重点、方法步骤、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细化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将动员学习与抓工作促落实有机结合。
(二)深入查摆,突出重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不断强化“两个责任”担当,坚持“不把问题当负担,要把职责放在前”的思想理念,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做事不实、落实不力、效能不高、为官不为、有责不担、精神不振、能力不足、守纪不严等八个方面为代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深入查摆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如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确保“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三)深入整改,确保实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专项行动。制定《2018年文明单位建设实施方案》(焦农林科〔2018〕7号)和《关于调整我院2018年文明单位建设任务的通知》(焦农林科〔2018〕22号),争创2018年市级文明标兵单位,为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开展“加强业绩考核,提升工作效率质量”专项行动。修订完善《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激发全院干部职工争先创优、干事创业、勇于担责、有冠必争、逢一必夺的激情。三是开展整顿纪律强化管理专项行动。出台一系列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有关规定,努力打造一支廉洁务实、团结高效的科研队伍。四是开展工作督查通报专项行动。建立日常督查机制,每季度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题督查,通报亮点,表扬先进,对作风转变不力、工作质效不高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五是开展“四大提升计划行动”专项行动。根据活动要求和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重点开展“四大提升计划行动”,以高质量作风、高质量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市乡村振兴。六是开展落实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意见专项行动。围绕市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和建议,立即开展整改落实,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整改台帐。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在标本兼治、常态长效上下功夫。真正把巡察整改工作要求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努力为焦作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问题整改情况
(一)工作落实不力,重形式轻落实,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具体表现为:在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决策部署中,站位不高,没有把我院的各项工作与全市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有的部门和个人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思想和行动没有踏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节拍,在促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方面没有突出成绩。
整改措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与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抓出成效。
整改效果:制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的通知》(焦农林科〔2018〕1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省市全会精神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焦农林科〔2018〕23号),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将学习成效落实到具体措施和行动上来。主持开展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调研,受到市委表彰。获首届焦作市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受到市政府表彰。选育省审新品种1个,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公示新品种1个,参加省级试验新品系5个。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推进。
(二)工作效能不高,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服务全市“乡村振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不适应农业新经济发展需要,科技人员下乡指导生产实践力度不足,科技服务不够精准到位。
整改措施: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推广集成技术,探索乡村振兴科学发展路径,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乡村振兴,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优势特色产业,培养基层一线农业科技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
整改效果:围绕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标,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暨工作重点》(焦农林科〔2018〕10号),开展“四大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农业“三新一高”新产业。开展“年轻科技筑梦之旅”活动,充分发挥全市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优势,每年培训全市农林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创新科技服务,集成推广了一批“四优四化”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全市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承担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专项,居全省领先水平。重点建设10个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6个入选全市优秀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技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技术信息300余条。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50多次,培训服务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推进。
(三)工作精神懈怠,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具体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职工对党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到位,党建与业务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
整改措施:加强党建知识学习和测试,定期通过考试等形式对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的成绩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整改效果:院党委下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施行办法》《关于落实焦作市基层党建底线问题清单》,组织召开组织宣传委员会议,明确规范学习相关要求。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党纪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等党建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效。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我院党建质量,用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四优四化”、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推进。
(四)守纪不严,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发力不够。具体表现在:在执纪、监督、问责方面,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继续深化“四风”整治,强化监督检查,层层传导压实。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深入落实《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工作督查与通报制度。
整改效果:院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不仅抓分管口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分管口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纳入年度整体工作目标,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坚守“四底线”。落实督查通报制度,修改完善《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印发《关于报送工作人员季度工作情况的通知》,定期不定期对全院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质效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评重要指标,按权重计入各部门年终综合考核成绩。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推进。
(五)做事不实,工作要求不高,践行“四个意识”有差距。具体表现为:我院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四个意识”喊得响、行动弱,对政治纪律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全面、把握不精准,自我要求严格等。
整改措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重要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
整改效果:院党委下发《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应知应会100条》和专门的学习记录本到每位党员干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党委班子是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推动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工作,让讲纪律守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高度自觉。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和决策部署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标“四个意识”要求,认真梳理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的情况,建立整改台账、深入落实整改,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加以解决,确保上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推进。
(六)有责不担,缺乏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干部职工担当作为意识不强,选人用人力度不够,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岗位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强化实践锻炼,培养高端人才。围绕乡村振兴,培养创新团队。
整改效果:鼓励任用爱岗敬业、勤奋有为、执行力强的干部,在全院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干部职工“对标先进、争先创优”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坚持在重要岗位历练年轻干部。引进博士1名,挂职副院长。选派后备干部1人驻村帮扶,挂职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1名博士研究生长期与我市种业龙头怀川种业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小麦、玉米科研试验,引进100多个新品种展示示范。邀请茹振刚、雷振生等全国知名专家,来我市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全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科技干部,围绕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科研课题,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围绕我市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和优势主导产业,创新开展 “四大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农业“三新一高”新产业。已基本整改到位。
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完成情况: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三产融合、产城一体、文明生态”的焦作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持开展《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获首届焦作市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重点建设温县鑫合农庄、博爱县天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农业科技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在全市组织开展的考核评价中,我院建设的6个基地被评为优秀示范企业(园区、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示范园区(基地)。
(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计划行动”,形成优势特色农业新产业。
完成情况:主持选育“焦花1号”花生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申请品种登记公示。主持《关于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获全市优秀调研报告,受到市委表彰。主持选育玉米新品系1个,与怀川种业、联丰种业、丰源种业开展院企合作,选育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系4个,参加省级试验。承担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联合区试以及河南省小麦产业体系试验、联合体试验,完成数据观察记载及分析上报工作。
(三)实施“先进技术集成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
完成情况:一是承担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专项。建立1860亩示范基地,经省农业厅、河南农大、省农科院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600.95公斤,百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621.6公斤,是今年全省“四优四化”小麦专项最好成绩,居全省领先水平。二是开展“四优四化”先进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绿色增效、双优双高、三种三收、四优四高技术示范基地940亩,取得良好示范效果。三是开展新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引进蔬菜新品种21个、红薯新品种5个,繁育西瓜、茄子等种苗15万株。承担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开展葡萄限根栽培技术研究和果树盆景技术研究,引进新品种9个,在修武、武陟、马村、中站、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展果园规划、品种设计以及栽培技术咨询、培训与服务。
(四)实施“农业科技服务提升计划行动”,构建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
完成情况:针对今年异常天气频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有效降低异常天气的不利影响。邀请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研究员、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李向东研究员,指导我市小麦生产。组织专家深入我院对口帮扶村,对全村小麦开展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作业。在我院优质蔬菜示范基地,举办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观摩会。在我院优质花生示范基地,举办花生新品种“焦花1号”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质小麦—早熟玉米—优质大蒜—优质花生”四优四高栽培模式培训班。
(五)启动中医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完成情况:我院应邀加入由中国农科院主持成立的国际中医农业联盟,成为发起单位。目前已初步开展前期工作,在温县亢村、博爱县朱营村示范中医药肥,建立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四大怀药”、蔬菜、经济林果种植为主,走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