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专题 > 单位公示

市农业局活动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21来源: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享:

    全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行动,紧紧围绕2018年度农业部门中心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11月30日,共查摆问题12个,制定整改措施23条,完成整改问题12个,其中需要长期坚持的4个。在转变作风活动中,我局立足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抓好近年来修订完善的12项制度执行的同时,今年新建制度1条,修订制度1条,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织密织牢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活动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焦转优办发〔2018〕6号)下发后,局党组及时召开会议,全面深刻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真按照《中纪委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重点》明确的四个方面12类突出问题,对照我局工作实际,全面回顾“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开展情况,持续推动活动深入开展。重点对前期自查整改需要长期坚持的4个问题进行再检查再落实,新查摆问题3个,制定整改措施3条,目前已整改到位。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成立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建任组长、其他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局“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召开动员会,对全局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各位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分口召开分管科站推进会,具体布置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问题。紧紧围绕活动重点治理整顿的做事不实、能力不足、为官不为、有责不担、精神不振、执行不力,效能不高、守纪不严等八个方面为代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由各科站自查、主管领导审核把关,局活动办汇总分析,建立问题整改清单,确保整改活动有的放矢。
    (三)建立整改台账,逐项整改落实。根据查摆问题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责任领导、整改时限,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活动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要求,对整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特别是对需要长期坚持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严防边改边犯,问题反弹。
    (四)围绕中心工作,注重活动实效。在推动活动过程中,通过正面引导,表彰先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对完成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门重点工作中涌现出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攻坚克难的先进典型和获奖人员发文通报表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把心思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上,把精力放在狠抓推进落实上,在全局上下形成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务实创新的新风正气,推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五)狠抓制度执行,建立长效机制。在作风建设中,我局坚持将制度建设贯彻始终,把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焦作市农业局议事规则》、《焦作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规定(试行)》、《焦作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焦作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有效规范了会议、接待、财务、项目管理等行为,做到了有规可依,规范运作。根据作风建设形势要求,今年我局新制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18条规范》,修订完善了《焦作市农业局加强考勤管理工作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问题整改情况
    (一)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乡镇(区域)站人员不足,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为:农技推广手段单一,服务面窄,对重点发展的优质专用小麦指导不够及时,部分种植户产量偏低;提供技术指导多,市场服务少,产销衔接不畅,种植收益不理想。
    整改措施:积极整合县、乡农技推广人员,落实乡镇(区域)站工作人员;积极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和示范基地;组织农技人员安装中国农技推广APP,提高农技服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宣传,继续加大对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支持力度。
    整改效果:全市为31个乡镇(区域)站配置了268名农技人员和26辆农业科技服务车,改善了农技人员的服务条件,以乡镇(区域)站为依托积极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接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9名,对接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达273家以上,全市基层农技人员安装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比例达90%以上,为农户提供精准农技服务,通过示范、信息化服务等措施,丰富农技推广手段,为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今年我局争取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项目两个,支持资金8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万元。
    (二)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结合我市实际,推进“四优四化”和怀药发展力度还不够大,具体表现为:粮食价格偏低,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经济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整改措施:紧密集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和优质怀药,提升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益。
    整改效果:2018年,全市夏收优质强筋小麦24.77万亩,比上年增加12.85万亩,订单收购量超过90%;秋播落实优质强筋小麦36万亩,超额完成了省农业厅下达我市的30万亩任务。花生播种面积达到34.2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全市四大怀药种植面积21.5万亩。
    (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创新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服务企业能力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我市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意识还不够强,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性还不够。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大、在市场上有影响的产品还不多,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
    整改措施: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努力构建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群体;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对已引进来的企业要扩大支持力度;密切关注政策走向,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推进品牌建设;开展农业产业化企业“一站式”服务。
    整改效果::1-11月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649亿元,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目前,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40家和124家。有14个集群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有12个联合体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在农业部财政部公布的21个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中,我市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榜上有名。今年以来,全市新建、续建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23个,投资总额38.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19亿元,已完成投资额16.7亿元。
    (四)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考虑强化监管多,指导服务少。具体表现为:养殖场户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投入大,养殖场户缺乏资金。
    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技术指导,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强督导检查。
    整改效果: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6.9%,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8%,已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重点工作任务一: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左右。
    完成情况:2018年,全市夏收小麦224.2万亩,总产111万吨,平均亩产495公斤。秋收玉米183.77万亩,总产104.69万吨,平均亩产569.69公斤。我市粮食单产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重点工作任务二: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
    完成情况::1-11月,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649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2.7%。
    重点工作任务三:加快推进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建设。
    完成情况:2018年蒙牛百亿产业集群主要围绕核心工厂、奶源基地、配套产业三大板块进行建设。一是核心工厂方面。1-11月累计完成投资0.56亿,其中笑脸包和预制杯均已完成立项,灌装设备已经订购,原车间进行了移机改造,目前正在办理环评手续和车间基础施工;二是奶源基地方面。1-10月完成投资700万元。现已完成测绘、立项,已经完成地勘、文勘,正在进行环评办理工作;三是配套产业方面。1-10月完成投资7900万元,现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施工,主车间已装修完毕,办公、宿舍楼正在封顶,年底将进行设备调试投产。
    重点工作任务四: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完成“零火点”目标。
    完成情况:充分发挥“蓝天卫士”智能监控作用,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做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实现了秸秆禁烧“零火点”目标。
    重点工作任务五:按时完成2018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省定目标。
    完成情况: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6.9%,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2.8%,已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