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会艳代表:
关于“加强应急救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进行认真阅研,现结合实际工作,回复有关情况如下:
一、我市应急管理体系现状
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30日挂牌成立,根据《焦作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由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地震局的防震减灾相关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市水利局的水旱灾害防治、市农业局的草原防火、市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煤矿抢险救灾职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抗震指挥部、护林防火指挥部等10个部门和4个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相关职责整合,组建而成。目前主要承担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抢险救援、应急救援保障职能,承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等6个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能。
机构改革后,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加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项目引领,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焦作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规划建设焦作市综合救援基地建设,推进组建焦作市灾害抢险救援中心(队),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进行明确,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救灾物资保障分级负担、重点保障、统一调拨、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市级共有应急队伍36支、3400余人,消防救援队伍12支、460余人,民兵救援队伍92支、3600余人,社会专兼职救援队伍2144支,约7.7万余人,形成了较为完备、坚强有力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目前,我市建成3支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焦煤集团救护大队、中铝中州分公司专职消防队伍和华润电力专职消防队伍),完成民政注册社会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4支(焦作市应急救援协会、温县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温县蓝天救援志愿服务中心、孟州市应急救援协会)。全市12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4小时处于战斗备勤状态,焦煤救护大队、华润电力专职消防队、焦作市应急救援协会等救援力量每日预置救援人数235余人,积极为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三)救援合力初显。一是顺利完成职能划转。高效完成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职责划转任务,市县应急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运行顺畅,确保工作不断、力度不减。二是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主动与焦作军分区、武警焦作支队对接,出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及《焦作市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积极落实军地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机制。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指导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加强应急演练指导,全年组织危化品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演练等各类应急演练1600余次。
(四)保障能力增强。一是摸清底数。我市先后完成了对救灾物资、救灾物资仓库、防汛抗旱物资、森林防火物资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了全市救灾物资库的基本情况。二是建立台账。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市7处大型体育场馆、74家宾馆、1766所学校和全市77处紧急避难场所进行了摸排,并建立全市159家救灾物资生产企业工作台账,采取省内调拨、协调捐赠、统一发放的方式,提升应急保障物资利用效率,向各县(市)区、市直一线疫情防控单位发放1207顶单帐篷、1396床棉被、1365件棉大衣、125张折叠床。三是扎实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2020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安排防汛抗旱专项资金1798.2万元,储备编织袋229万条,土工布70670平方米,冲锋舟橡皮船等各类救援船只73艘,铅丝133吨,石料42万立方,砂石料4400立方米,救生衣(圈)15746件,照明工作灯107(台)套,发电机75台以及其他300多个品类的防汛抢险物资。四是积极开展冬春救助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先后遭受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19次,造成全市5个县市区31个乡镇58个村共5469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846.72公顷,需政府救助人口38627人,2020-2021年度拨付冬春生活困难救助资金815.5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应急救援能力不强。当前我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安全高风险、农村不设防问题依然突出。近年以来,通过狠抓队伍建设,应急力量逐步增强,但是救援队伍对各类灾害链研究不够,在救援理念、救援机制、装备结构、综合保障等方面还不适应,不能满足日趋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
二是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进展较慢。当前,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和不足,比如救灾物资库建设不规范,达不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应急储备救灾物资少,储备品种单一;传统救灾物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滞后等。
三是构建协同高效救援指挥体系还需提升。当前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市级已经完成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但县级应急指挥平台还未完成,应急管理各层级之间以及与水利、气象、自然资源、林业、公安、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联系还未建立,一体化作战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还未构建完成,应急指挥决策能力还需提升。全方位、立体化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形成,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仍需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完善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指挥网络建设,统筹应急资源,加强管理调度;完善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各部门协调联动,定期会商分析研判本辖区内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风险。制定出台《焦作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军地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与应急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一体建设。通过资金支持、业务培训、联合演练、物资捐赠等方式,帮助扶持社会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技能。参与救援行动的,保障其人工劳务费、食宿费、装备材料费、交通补助、通信补助、保险费等,从而全面规范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
二是加强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21年年底前,依托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3支市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市级建立不少于100人的专(兼)职救援队伍;县(市、区)级建立不少于50人的专(兼)职救援队伍;乡镇(街道)级建立不少于20人的专(兼)职救援队伍;各类工业园区和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按标准建立救援队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三是科学制订救灾物资储备规划。构建以市级库为主、县级库为辅、乡镇站为补的分级储备体系,实行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多元化储备模式,进一步提升市、县救灾物资储备能力,确保灾后12小时内,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得到基本救助。
四是建立统一物资储备体系。围绕“十四五”救灾物资体系规划,在2020年应急物资补短板项目申报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县(市区)和救灾物资储备部门加快救灾物资库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国家资金投入,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物资储备库。加快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商业储备,建立以市级救灾物资仓库为中心、规划建设辐射多灾易灾重点县(市、区)的救灾物资库,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市、县及各相关部门间的应急物资联动调拨机制。
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