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4月14日 来源:生态环境局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成为我市乡村振兴、城乡基层治理、“五星”支部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力作风建设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办好的实事工程,也是提高老百姓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只有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焦作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穿城而过,下辖沁阳市、孟州市两市,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四县和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示范区五个城区,108个乡(镇)办事处,1826个村民委员会。据各县(市、区)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焦作市累计完成761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4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36.6%),52个乡镇政府驻地(不含办事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其中建设污水治理设施171座,覆盖235个村庄。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验做法

(一)坚持党政同责,强化工作落实。一是以焦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压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晒太阳”问题。二是把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抓手,与组织、农业、住建、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督导通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利用“13710”工作机制,把重点任务列入市政府“1+10+N”重点工作内容,实施全过程监管,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市委常委闫小杏亲自安排部署,从规划引领、党政同责、部门分工、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二)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立足“十四五”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十四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指标。二是采取“一线工作法”,主动开展现场调研,全面总结我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通报地方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三是按月梳理各县(市、区)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对单项工作进行排名,印发通报,让政府领导清楚本辖区在全市的位次,通过政府推进各项目标完成。四是适时召开现场会、联席会、培训会,通过年度目标的不断明确、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助推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坚持攻坚克难,寻求工作突破。一是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十三五”至今,我市共申请到约82311.4万元中央资金、政府贷款或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积极探索解决“晒太阳”问题的方法。转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思想,树立根治农村生活污水的目标,探索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的抓手,提出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的思路。三是紧盯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黄河流域、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乡镇政府驻地、“一区两带九组团”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目前黄河流域治理率达到41%,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治理率达到65.8%,乡镇政府驻地治理率达到100%,“一区两带九组团”治理率达到69%。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

焦作市的11个县(市)区多措并举,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山阳区已通过管网将辖区内所有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厂处理,污水治理覆盖率达100%。孟州市赵和镇上寨村建设的沼气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农户厕所黑水及养殖废水进入沼气池处理后,沼液用于附近种植户施肥,生活灰水进入人工湿地处理后用于莲花塘使用,不外排,实现了最大化资源综合利用,该村被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推荐到生态环境部,和修武县韩庄村同时被列入“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武陟县统筹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的“污水处理设施+湿地游园”管控模式曾被《河南日报》农村版刊登。温县建立了整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的运维机制,保证了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