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手这个动作,要注意重心的虚实转换、气息的升降开合,仿佛春蚕吐丝、连绵不断。”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柴云龙一边仔细讲解,一边示范动作。学生们跟着练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5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太极拳课很抢手》为题,报道了柴云龙推广太极拳的故事。
柴云龙1986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硕士研究生,太极拳世界冠军,现任中华女子学院教师。2021年担任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形象大使。多年来,他始终热心慈善事业并公益传播太极拳,非常关注家乡的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
近年来,太极拳课越发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每学期选课时都很抢手。“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强身健体,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发挥静心、养心的功效。”柴云龙说。
得益于扎实的功底和多年习武心得,柴云龙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上了柴老师的课之后,才明白太极拳中有这么多奥秘。”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苏煜说,“比如‘握手擒拿’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柴老师教我们通过上步、扣手和转身来摆脱对方,有礼有节有力。”
上课时,柴云龙还带着学生做养生保健操、传授实用的防身技能,“通过太极拳课程,学生们学会了动作技巧、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知识,掌握了养生保健方法、防身擒拿能力,相信这些本事会让大家终身受益。”
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已成为苏煜和朋友们的首选运动项目。苏煜的室友每天早晨去打太极拳,一身红色的训练服格外引人注目,同学们送给他“辣椒派太极掌门人”的绰号,不少同学被他吸引,跟着一起练习。
操场上、公园里,打太极拳已不是银发族的专属,年轻人加入其中,青春活力满满。在北大校园,太极拳必修课、体验课和国际暑期课等课程不少,太极拳社团、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也日益丰富。
“掤捋挤按间,自有天地宽。”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嘉航在4年前曾上过太极拳课,至今仍觉得受用良多,“太极拳既是‘以武化人’的锻炼方式,也是‘以文化人’的精神浸润,它传递着‘中和’‘以柔克刚’等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如今,不少传统健身项目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越来越多人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