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县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战略,实现从“人才净流出”到“智力回流地”转变,走出一条县域人才发展的特色路径。
党管人才,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出台《关于实施“英才聚温”推动人才强县战略的十条措施》《温县乡土人才认定和激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及系列配套政策,为县域企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术人才提供顶层支撑。创新“双轮驱动”引才机制,既注重“刚性引进”,又探索“柔性用才”。积极对接高校专家挂职企业担任技术副总,中维特品、利伟生物、怀健元、平安种业4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副总”,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同时,实施“归雁计划”,吸引温县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形成怀药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产业聚才,打造“全链条”发展生态。立足“一核两翼”产业布局,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人才链集聚。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一流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一廊两园多基地”,全面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构建“小麦—怀药”五年轮作模式,培育多个新型小麦品种和怀药品种,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目前温县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干事创业平台。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校企合作、校县合作等方式,不断深化与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在科技研究、智力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抓实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生态留才,营造“心归处”服务环境。聚焦人才“关键小事”,构建“政策保障+生活服务+文化浸润”生态体系。改造完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8套,及时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预约挂号、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等诊疗服务“绿色通道”,每年优先享受公立医院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厚植文化沃土,以太极文化赋能人才发展,积极动员号召陈正雷、朱天才等非遗传承人返乡创办武馆武校,建成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小麦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连续主办、协办10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年均吸引64万人次学拳、观光,让人才在文化浸润中增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