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成立防汛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巡查组、应急组等三个工作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了防汛预案和应急方案,定期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和演练,及时掌握防汛形势和工作进展,提高防汛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隐患。根据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安排专人对景区内的河道、桥梁、堤坝、涵洞、排水设施等进行定期巡查,重点检查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易发生灾害的地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防汛设施完好有效。
三是加强清理整治,减少危害因素。对景区内的河道、水库等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杂草、垃圾、漂浮物等堵塞物,增加排水能力和蓄水量,对景区内的山体裸露面进行植被恢复和护坡固土,减少泥沙流失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汛意识。利用公众号、LED屏、网络、微信等多种渠道,向工作人员和游客宣传防汛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醒关注天气变化和水情动态,避免在雨季进入危险地带或从事危险活动。同时,在景区内设置防汛标志牌、警示牌、提示牌等,指导游客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