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紧急避险与自救
发布日期:2016-06-23 11:18 信息来源:本站
分享:

    一、自然灾害    

    地  震

    地震发生前

    ● 合理安全放置家中物品,让门口、楼道保持畅通。

    ● 家庭应急箱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 强化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定期开展校内1分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 做好居民楼、办公楼等建筑物的疏散路线,设置醒目的应急避险场所指示牌,定期开展区域内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

 

    地震发生后

    ● 在平房或一楼,抱头迅速向室外跑,来不及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家具旁。

    ● 在楼房,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承重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处,勿使用电梯。

    ● 在街上,抱头迅速跑到空旷地蹲下,避开高楼、立交桥、高压线。

    ●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开玻璃门窗和悬挂物,抱头蹲下,震动停止后,有秩序地撤离。

    ● 在郊外,避开山脚、陡崖,防止滚石、滑坡、山崩等。

    ● 驾车行驶时,迅速避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 一旦震动停止,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已经撤离的人员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或随之而来的主震。

    ● 如果身处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袭击。

    

    沙尘暴

    ●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雷  电

    ● 关闭门窗,室内人员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导入。

    ● 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在空旷地停留;无处躲避时,不要跑动,不要打雨伞等物件,尽量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双脚并拢就地蹲下。

    ● 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

    ● 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 在户外勿使用移动电话。

    ● 对被雷击中人员,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抢救。

    

    暴  雨

    ● 平房居民预防内涝,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

    ● 在积水中行走时,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尽量绕行。

    ● 在郊外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突然变快时,必须特别注意。

    

    大  风

    ● 避开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电线、倾斜及倒下的电线杆,高层施工现场、塔吊或工地围墙,广告牌、危旧建筑等。

    ● 加固门窗及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 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洪  灾

    ● 突然遭遇洪水袭击,要沉着冷静,快速转移。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孕后其他人员;

    ● 当洪水迅猛,来不及撤离时,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 不了解水情,不要冒险涉水,尤其是急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尽量避免过河,防止被山洪冲走。

    

    城市内涝

    ● 在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设施的入口处放置挡水板或沙包。

    ● 易涝点的人员、车辆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 组织防涝抢险队,对易涝点进行巡查,对积水严重的区域进行紧急抽排水。

    ● 在内涝点内的地井、地坑等危险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护过往公众的安全。

    ● 车辆驾驶人员遇到较深的积水,应尽量绕行;如积水不深,可挂低速档通过,中途不能熄火,并要听交警的统一指挥。

    

    龙卷风

    室内防范

    ● 在室内,要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墙。

    ● 在楼上,应立即转移到一楼,暂避到比较坚固的桌子底下,抱头蹲下,或躲在厨房、卫生间。

    ● 如在危旧房、活动房或其他的简易临时房屋,应立即撤出。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 如电线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室外防范

    ●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垂直方向逃离,就近寻找洼地趴下。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 驾车外出遇见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处躲避。

    

    寒  流

    ● 注意添衣保暖,老弱病人尽量避免出门。

    ● 按时饮食,尽量少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 加固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物件,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 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做好防寒、防风相关措施。

    

    冰  雹

    ● 做好防雷电准备。

    ● 关好门窗,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 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 暂停户外活动,如在户外,不要在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 户外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 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救心丸等。

    ● 大汗淋漓,切忌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微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 老人,体弱者,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减少活动,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饮食宜清淡,多喝水或防暑饮品。

    ● 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太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森林火灾

    ● 身处火场,迅速到火已经烧过、杂草稀疏的平坦地带躲避。

    ● 立即报警,尽可能说清起火方位、火场面积、燃烧的植被种类等。

    ● 陷入危险环境,要迅速进入火已经烧过的地带躲避,无法突围时要选择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避开火头。无路可逃时,用湿衣物掩盖外露皮肤。

    ● 穿越火线时用衣物蒙住头部,逆风逃跑。

    ● 不要在林区吸烟、烧烤、上坟烧纸、点燃篝火、燃放鞭炮等。

    

    大雾、灰霾

    ● 驾驶员控制车速、车距,密切关注路况。

    ● 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作适当防护,减少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 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外出。

    

    冰雪天气

    ● 非机动车驾驶员应给轮胎少量放气,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 冰雪天气行车应减速慢行,转弯时避免急转以防侧滑,踩刹车不要过急过死。

    ● 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应安装防滑链,佩戴有色眼镜或变色眼镜。

    ● 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迅速通过或绕道通过以免冰凌因融化突然脱落伤人。

    ● 在道路上撒融雪剂,以免路面结冰;及时组织扫雪。

    

    道路结冰

    ● 行人小心路滑,出门最好穿防滑鞋,防止跌倒、扭伤、外出尽量不要骑自行车。

    ● 驾驶员采取防滑措施(如安装防滑链),关注路况,服从指挥疏导,慢速安全驾驶。

    

    泥石流

    ● 前3天及当天的降雨量累计达到100mm左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立即撤离。暴雨过后,泥石流仍可能会产生,等待确认安全后才可搬回。

    ●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等,要意识到泥石流即将发生,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 迅速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 在山地户外游玩时,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沟道处或沟内平处。遇到强降雨或暴雨时,警惕泥石流发生。

    

    山体滑坡

    ● 发生山体滑坡时,应向滑坡体两侧跑,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

    ● 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 面临滑坡时,房屋中的人员应立即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 滑坡危险期未过,不能回到受滑坡影响的地区居住,避免因第二次滑坡发生意外。

    ● 滑坡过后,确认房屋完好安全后才可进入。

    

    地面塌陷

    ● 发现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或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地下有响声时,要迅速撤离危险区。

    ● 居住在因采矿挖空形成的采空区居民,汛期时注意房前屋后地面有无显著变形、裂缝等迹象,注意下大雨时地表水是否大量、快速渗入地下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立即撤离,并通知有关部门。

    

    崩 塌

    ● 危险区域:山体坡度大于45°;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坡体有明显裂痕等。

    ● 行车遭遇崩塌时,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 在山区峡谷游玩,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后、连续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不要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要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

    

    二、事故灾难    

    失  火

    校园火灾

    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按消防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国家、集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严防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 遵守学校消防规定。不要私自在住地、宿舍乱拉电线,不准使用电炉、热水器、电吹风、电热杯等电器设备。

    ● 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使用过的废纸及时清扫,以免引起火灾。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 台灯不要靠近枕边,不要在蚊帐内点蜡看书,室内照明灯要做到人走灯灭。

    ● 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气体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进学校。

    逃生要点

    ● 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 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 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夜间)、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员及时发现,组织营救。

 

    公共聚集场所失火

    ● 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 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 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 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落水管等脱险。

    ● 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 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 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 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 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有“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 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家庭失火

    ● 炒菜油锅起火,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切忌用水浇,以免燃烧着的油溅出,引燃其他可燃物。

    ● 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要从侧面靠近电视机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

    ● 液化气罐着火,可用湿被褥、衣服捂压,或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火熄灭同时关闭阀门。

    ● 人身上着火,应立即脱掉衣服、鞋帽,踩踏或将其浸入水中;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打滚,将火压灭。

    ● 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

 

    楼房失火

    ● 及时扑救。起火之初,立即用楼层内消防器材扑灭。

    ● 准确判断。先试探门板温度,再选择楼屋通道、窗口、阳台等逃生路径。

    ● 随手关门。

    ● 注意防烟。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前进。带婴儿逃生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 向下层撤离。

    ● 理性逃生。充分利用阳台、避难层、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也可将撕开的被单、台布等结成牢固的绳索帮助逃生。

    ● 等待救援。当通道被火封住,无法出逃时,关紧迎火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淋透房门,迅速跑到临街的窗户或阳台,发出求救信号,白天可挥动鲜艳的物品、向楼下抛物等,夜间可用手电、应急灯等。

    ● 靠墙躲避。

    ● 禁乘电梯。

    ● 视情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跳楼不会致命的情况下,才考虑跳楼。

    公共汽车失火

    ● 发现汽车失火应冷静应对,切勿慌乱;驾驶员应迅速开启警示灯,靠边停车,打开车门,组织乘客有序疏散;尽快报告火警。

    ● 发动机着火,驾驶员在报告火警、组织乘客疏散的同时,及时启用随车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

    ● 较小火焰封住车门,乘客可用衣物蒙住头部冲下车。

    ● 车门线路被火烧坏无法开启时,乘客应立即砸开车窗跳下车,并疏散到远离起火点的安全位置。

    ● 紧急情况下,乘客可通过空调车的天窗逃生。

    

    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

    ● 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 关闭引擎。若撞车后起火燃烧,迅速撤离,防止油箱爆炸伤人。

    ● 警察到来前,保护好现场,肇事车逃逸,要记下车牌号码、车身颜色及其他特征,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

    ●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应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至右侧路边或应急车道内的空旷安全处,并迅速报警。

    铁路交通事故

    ● 乘车时察觉火车发生紧急制动或明显撞击时,应迅速就近抓扶车内固定物品,平稳身体并注意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

    ●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等紧急情况必须紧急撤离车厢时,列车将紧急制动停车,工作人员将打开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车门组织疏散旅客,旅客应服从指挥,有序撤离。

    ● 列车停稳后,首先选择从车门逃生,情况十分危急时还可使用破窗锤击碎车窗玻璃(动车组列车为标记制定车窗玻璃)或打开紧急逃生窗口逃生,从车门或车窗跳落时应观察地面及邻线状况,防止摔伤或被邻线通过列车碰上。

    ● 逃生时应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旅客。

    ● 因火灾造成浓烟影响呼吸时,应用手(最好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撤离。

    ● 在电气化区段逃生时应注意避开事故现场的高压接触网设备,事故造成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触网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品时,不能靠近及接触,应距离已断导线接地处十米以外。

 

    水上交通事故

    船舶遇险安全撤离方法

    ● 短时间内奔到通向甲板的最近出口,尽快跑到甲板上。

    ● 如果不得不离船,一定要穿好救生衣,跳水时尽量选择较低的位置,同时要避开水面上的漂浮物,从船的上风舷跳下。

    ● 如果船左右倾斜则应从船首或船尾跳下。

    ● 跳到水中应采取最好的姿势,双脚并拢屈到胸前,两手紧贴身旁,交叉放在救生衣上,使头颈露出水面。这样做对保持体温很重要。

    水上事故落水者救援

    ● 为保存体温和体力,弃船时,应多穿保暖防水的衣服,将头、颈、手、脚遮护好,把袖口、裤管口、腰带等扎紧。

    ● 落水后不应做不必要的游泳,并应采取国际上通用的HELP姿势,即三人一组,肩搭肩围成圈,每个人蜷缩双腿,保存体力,浮于水面等待救助。

    不会游泳者落水后自救

    ● 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

    ● 下沉时,要保持冷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势,可以慢慢浮上水面。

    ● 浮上水面,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上划水,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以便呼吸。

    ● 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厚重的衣服,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向岸边行人呼救,并自行有规律地划水,慢慢游向岸边。

    

    电、气、水事故

    触电事故

    ● 立即切断电源。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或断电有困难,用干燥的木棍、竹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 切勿直接触及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物件搬动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电线。

    ● 触电者脱离电源,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检查有无呼吸,颈动脉有无搏动,并立即拨打120。

    公共场所骤然停电事故

    ● 户内遇到突发停电,要保持冷静,切勿乱动,可以打开自备的手电筒或手机照明工具观察周边情况,随时准备按指示指引疏散。

    ● 人员密集场所遇到突发停电,要保持冷静,切勿乱动,观察周边情况,听从组织单位指令有序疏散。

    ● 遇到突发停电,在不清楚现场供电设备是否运行时,要立即通知用电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用电管理单位尽快组织恢复送电,并通过广播或其他方式告知现场人员。

    ● 遇到突发停电,公共场所用电设备单位应将空调、计算机等电器的电源插头拔下,待供电恢复15分钟后再使用。

    

    电梯事故

    ● 被困电梯里,应立即按电梯内的警铃、应急对讲机,或拨打电梯桥厢铭牌上的“维保电话”、“119”、“110”电话呼救。通过大声呼叫、间歇性拍打电梯门等方式求救。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止电梯突然开动,造成伤害。

    ● 电梯运行中发生火灾,立即在就近楼层停靠逃生。

    ● 一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发生逆向滑行、乘客摔倒、手指或者鞋跟等被夹住时,应立即按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两端的红色紧急“停止”按钮,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以防发生更大伤害。在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按动紧急“停止”按钮,以免乘客毫无防备而发生事故。

    

    燃气事故

    ● 切断气源,关闭燃气表前阀或上游阀门。

    ● 瓶装液化气泄露,立即关闭钢瓶阀门。如果阀门已着火,可用湿毛巾、衣物包手后关闭阀门。

    ● 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使燃气散发出去。

    ● 避免火源。熄灭一切明火,禁止开或关任何电器设备,切勿打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切勿使用电话、手机,以免产生电火花。

    ● 疏散家人及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 电话报警。选择没有燃气泄露的地方打火警电话或当地燃气抢险电话。

    ● 寻找漏气点,严禁用明火。可用肥皂水或洗洁精在导管接头或开关处,有气泡鼓起的部位就是泄漏点。

    

    煤气中毒事故

    ● 迅速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抢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

     现场急救

    ● 轻微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可让其饮用糖水、茶水或牛奶等饮料,使之清醒。

    ● 中毒较深者:昏迷、脸色粉红,应立即输氧或人工呼吸;给中毒者盖上衣被保暖,保持体内热量。

    ● 中毒者失去知觉往往会出现呕吐,要将头部侧放,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引起窒息。

    ● 急送医院或打“120”急救电话,无论中毒深浅都应立即送医院。送医院途中给中毒者输氧,并注意呼吸道畅通。

    

    饮用水污染事故

    ● 发现自来水有问题时,立即停止饮用,及时告知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和周围邻居停止使用,并向当地供水部门或卫生检疫部门反映情况。如发现水源地周边有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立即向环境保护部门举报。

    ● 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 不慎饮用被污染的水,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立即到医院就诊。

    ● 用干净容器留取3升—5升水作为样本,提供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 接到政府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被解决的正式通知后,才恢复使用自来水。

    

    核事故

    ● 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上风方向就近躲避到人防工程内。

    ● 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身体受到污染,要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尽快就医。

    ● 撤离污染区后,集中销毁、掩埋受污染的衣帽等。

    ● 密切留意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事故信息,按专业救援机构的指引采取行动,切勿恐慌和盲动。

    

    危化品事故

    ● 防护。立即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减少对危化品气体的吸入;同时尽可能戴上护目镜、潜水镜、防毒或非防毒眼镜,穿戴橡胶手套、雨衣、雨鞋等,用床单、衣物等遮住裸露的皮肤,避免皮肤接触到危化品。

    ● 撤离。沿上风方向迅速撤离。

    ●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到危化品时,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并注意保暖;不慎吸入危化品,需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通畅。若呼吸停止,立即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不慎吞服危化品,需迅速取出口鼻异物,清新口腔,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立即拨打110报警。

    

    爆  炸

    ● 立即卧倒,趴在地面不要动,或手抱头部迅速蹲下,或借助其他物品掩护,迅速就近找掩蔽体掩护。

    ● 立即打电话报警,如遇伤害,拨打救援电话求助或就近到医院救治。

    ● 撤离现场时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乱跑,听从专业人员指挥,防止再度引起恐慌,增加伤亡。

    

    群体骚乱(含球场骚乱)

    ● 遇到骚乱事件,应保持冷静克制,不要慌乱,不要乱跑,避免在冲突中无辜受伤。

    ●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认清应急通道,掌握应急技巧,做好自身防护。

    ● 切勿往人群聚集以及危险地带拥挤,防止因人群拥挤发生踩踏事故,给自身造成伤害。

    

    聚集踩踏

    ● 服从有关部门控制场地容量和人流的要求,一旦现场出现人流密集情况,应避免前往。

    ● 进入现场后,应尽快熟悉场地环境,认准出入口、应急通道和救援设施设备,掌握应对技能技巧。

    ● 上下楼梯要互相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 发生紧急事故或事件,应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和引导,保持冷静克制,有序疏散撤离,切勿听信谣言、惊慌失措、大声喊叫、盲目冲撞。

    ●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马上避到一旁,以免摔倒。

    ●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

    ● 遭遇拥挤的人流时,即便鞋子被踩掉或丢失物品,一定不要弯腰捡拾。

    ● 在拥挤的人群中,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 当发现自己面前有人摔倒,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 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保护最脆弱的部位。

    

    溺  水

    ●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 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泳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 游泳时遇到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奋力往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三、公共卫生事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甲型H1N1流感

    症状:类似人类的普通季节性感冒,一般表现为发烧、头痛、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肌肉酸痛、乏力、呕吐或腹泻,极少数患者患甲型H1N1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甚至死亡。

    ●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 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

    ● 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 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禽流感

    症状: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 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立即向农业部门报告;尽量避免接触异常死亡的禽类;处理死亡家禽时,穿戴防护衣、手套、口罩等,事后马上消毒、用肥皂洗手。

    ● 接触禽类后,如出现发烧、头痛、发冷、哆嗦、浑身疼痛无力、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且48小时不退烧者,马上就医。

    ● 饲养家禽时,做好个人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必要时,饲养人员接种禽流感疫苗。

    ● 发生禽流感疫情时,采取强制性防疫措施。

    ●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水果,增强抵抗力。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

    症状: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潜伏期一般在14天内。

    ● 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住院隔离治疗。

    ● 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 经常开窗通风。

    ● 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定时测量体温。

    

    食物中毒

    症状:剧烈呕吐、腹泻,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严重时会出现休克。

    ●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喝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用筷子或手指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后壁、舌根进行催吐;出现抽搐、痉挛症状时,用手帕缠好筷子塞入病人口中,防止咬破舌头。

    ● 及时就医。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大便,带去医院检查。

    ● 了解与病人一同进餐的人有无异常,并告知医生和一同进餐者。

    ● 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农药中毒

    症状: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

    ● 农药沾染皮肤,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及清水(不要用热水)充分洗涤被污染的部位;洗涤后用洁净的布或毛巾擦干,注意保暖。皮肤受敌百虫污染,不能用肥皂,以免转化为毒性更高的敌敌畏。

    ● 眼睛被溅入药液或撒进药粉,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清洗后,用干净的布或毛巾遮住眼睛休息。

    ● 吸入农药感到不适,立即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安全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等,解开衣服,畅通呼吸;用干净水漱口,用肥皂水洗手、洗脸,注意保暖。

    ● 吞服大量农药引起中毒,立即催吐或洗胃,不要先用药物治疗。如吞服量少或难以催吐,采用无机盐类泻药。

    

    

    口蹄疫

    症状:人患病,手、口腔、足等处出现水泡、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疼、吞咽困难、腹泻等,重症者可能并发心肌炎。

    ● 发现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出现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等症状,及时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人与患病动物接触后,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医。

    

    狂犬病

    症状:发烧、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

    ● 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先挤出污血,用3%~5%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最后涂擦浓度75%的酒精或2%~5%的碘酒。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 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和第二十八天再各注射一次。

    ● 如果皮肤形成穿透性咬伤,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在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必须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 暂时隔离攻击人的动物,并报告公安、卫生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 发现狗、猫等动物出现精神沉郁、喜卧暗处、唾液增多、后身躯体软弱无力、行走摇晃、攻击人畜、恐水等症状,立即报告卫生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疟 疾

    症状: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贫血及肝脾肿大。恶性疟疾还可引起重症疟疾甚至死亡。

    ●  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

    ●  流行季节避免露宿,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  发现病例要及时告诉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病毒性肝炎

    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 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三周的隔离。

    ● 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 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病人使用或接触过的公共生活物品和曾逗留的场所进行消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症状:眼部充血肿胀,有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

    ● 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治疗,并到医院就诊;告知他人注意预防。

    ● 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

    ● 不与患者共用毛巾及脸盆;及时消毒患者使用的毛巾、接触过的公共物品。

    ● 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现红眼病患者,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鼠  疫

    症状:突发高热,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头及四肢疼痛,皮肤、黏膜出血,继而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衰竭和血压下降等。

    ● 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病状,立即就医。一旦确诊,立即将病人隔离。

    ● 家中或单位发现死因不明的老鼠,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触过鼠疫病人者也应主动报告。

    

    霍  乱

    症状:腹泻和呕吐,继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 出现上述类似霍乱症状,立即就医。

    ● 确诊病人要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并应向医务人员如实提供进餐地点、所用食物和共同进餐人员名单。

    ●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人使用、接触过的餐具、生活用品、办公物品进行消毒。

    

    炭  疽

    症状:人患病,皮肤和肠道上长结节;牲畜患病,出现全身性败血症、脾脏肿大呈黑色酱油样,血液凝固不全等。

    ● 发现疑似疫情,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 隔离患者及病(死)畜。焚毁或深埋病(死)畜,坑内撒漂白粉或生石灰。

    ● 夏季要特别预防此病,尤其是洪水过后要全面消毒周围环境。

    

    四、社会安全事件

    

    盗  窃

    ● 夜间遭遇入室盗窃,沉着应对,切忌立即起身查看甚至开灯。能力许可时,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及时报警救助。千万不可一时冲动,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 犯罪嫌疑人强行抢夺财物时,坚持“弃财保命”原则,确保人身安全。

    ● 家中无人时遭遇盗窃,发现后及时报警,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提供线索,积极配合办案人员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抢  劫

    ● 人员聚集地区遭遇抢劫,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尽快报警。

    ● 在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放弃财物,确保人身安全,脱险后,尽快报警。

    ● 尽量记下歹徒的人数、体貌特征、所持凶器、逃跑车辆的车牌号及逃跑方向等,留住现场证人。

    ● 采取正当防卫时,应有限度。防卫过当将承担法律责任。

    

    绑  架

    ● 保持镇静和清醒、不要惊慌,观察环境,判断事态性质、轻重,见机行事。在事态不明初期阶段,勿顶撞犯罪分子,防止事态激化。

    ● 尽可能了解所处位置。如果被蒙住双眼,通过计数方式,估算汽车行驶时间和路途的远近,记住转弯次数、大致方向等。

    ● 要保护好自己,减少精神上、肉体上的消耗,做好长时间周旋的准备,并坚定自己能被营救的信心。

    ● 观察形势,设法传递信息或留下标记。尽可能与犯罪嫌疑人巧妙周旋,可利用犯罪嫌疑人准许与亲属通话等时机,巧妙地将所处位置、现状、犯罪嫌疑人等情况告诉亲属。采取自救措施时,要选择好时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逃脱。

    ● 找借口离开现场,如上厕所、喝水、避寒取暖等,若能成功逃脱,应及时报警,把所知情况告知警方,方便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空  袭

    ● 防空警报信号有三种。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次为一个周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次为一周期;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 听到预先警报,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燃气,熄灭炉火,带上应急箱,按照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藏区域。

    ● 听到空袭警报,就近到人防工程或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底层走廊或楼梯下,跨度小的卫生间、厨房,靠墙桌下、床下等处藏身,避开门窗、易燃易爆物。在公共场所:冷静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就近到地下室、地铁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避开高压线、油库等。在空旷地:就近到低洼地、路沟里、土堆旁、大树下等处卧倒隐蔽。

    ● 听到解除警报,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恐怖袭击

    ● 遭受炸弹爆炸,迅速撤离;如果火灾引起烟雾弥漫,用湿手帕、纸巾等捂住口鼻,压低身体,爬到安全处。

    ● 遭遇有毒气体袭击,尽快转移至上风方向或有滤毒通风设施的人防工程;简易防护,防止毒气侵害;来不及转移,寻找密闭性好、可以隔绝防护的高层建筑物躲避,入室后,立即关闭门窗、电源、堵住与外界相通的隙缝,尽量停留在背风处和外层门窗最少的地方,等有毒气体散后,尽快打开下风方向门窗通风。

    ● 遭遇匪徒枪击扫射,立即卧倒,借助物品掩护。

    ● 遭遇生物恐怖袭击,及时报告,立即就医;感染者和接触者要接受隔离;疫区人群尽量少出门;注意防止被可疑昆虫、鼠类或其他动物叮咬或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