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突出特色 依托小镇作大文章——关于我市特色小镇发展的再思考
发布日期:2017-06-24 09:49 信息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分享:

    《决策咨询》第4期(总第155期) 2016年8月3日
   
    7月22日,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用4年时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并将于近期配套出台具体扶持政策。我市特色小镇发展已有一定基础,面对大好机遇,如何尽快破解瓶颈、实现突破性发展?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我们近期先后赴山西省司徒小镇、陕西省袁家村和马嵬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结合7月初对全市特色小镇的调研情况,我们认为我市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实现启动成本最小化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谋划易、规划难、建设更难。我们所考察的三个特色小镇最大的共同点,是前期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各方面阻力相对较小,这也是这几个特色小镇短短几年间就能形成规模效益的关键所在。司徒小镇和马嵬驿的前期开发,均选择了当地原有抛荒地和废弃地,有效规避了拆迁难题,降低了建设成本;袁家村早在1993年即成立了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村内户户参股,2012年转型文化旅游产业时,村民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旧村改造充分利用老旧建材,一栋老式住宅改造成本仅有几千元,大大低于市场价。
    当前,制约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就是前期资金问题,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广开财源;另一方面要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启动成本最小化。一是尽量降低前期拆迁成本。山西省司徒小镇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出让集体所有荒地和耕地给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取资金用于建设。建议我市优先选择建筑密度低、人均土地多、距离中心城镇近的乡村规划建设,城镇周边乡镇所拥有的集体土地增值潜力高、融资空间大,土地出让收入可以作为前期启动资金的重要来源。已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乡镇,适宜在原有规划布局基础上进行就地改造,新建项目要规避人口密集区域,充分利用乡镇闲置用地。二是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在选择确定重点扶持特色小镇时,要把产业基础作为衡量的第一要素,优先选择在全省、全市发展中处于领先位次、拥有龙头企业的重点乡镇。如武陟西陶镇、沁阳西向镇等。各县市区政府作为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在融资贷款、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市直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帮助特色小镇申请国家和省扶持资金,市里也可视情况给予先进乡镇适当奖励。三是尽量降低社会成本。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特色小镇建设,通过股权认购、项目众筹等方式,强化群众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利益联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二、着力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更加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产业特点和地域特征。一是在产业定位上,不能“大而全”,应力求“特而强”。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我市拥有当阳峪村绞胎瓷、李封村天目瓷、神农黑陶、漆雕、麦秸画、山阳刺绣等一大批特色地域文化产品和工艺品,可以着力扶持当地村镇大力发展工艺品设计、制作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乡村民宿等消费型产业,形成“一镇一业、一主一辅”产业布局。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的小镇,也应适度发展工艺制造等相关产业,逐步摆脱单纯依赖外来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区域布局上,要有所区分,力争实现各乡镇错位发展。二是在功能定位上,不能“散而弱”,应力求“聚而合”。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业、人文和社区功能的深度融合,文化氛围浓厚,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关系和谐。各项功能的定位和实现,不应有所偏废。要以产业为基、特色为本、市场为主,根据资源禀赋找准自身市场定位,优先发展集约型效益型绿色产业,进而丰富文化内涵、打造独有特色。三是在规划建设上,不能“大而广”,应力求“精而美”。应从规划设计、建筑外观、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展示地域特色,坚决避免千镇一面。要多建设精品建筑、标志性地标建筑,外型要美观、特色要突出、功能要实用,充分体现小镇独特的风俗风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四是在发展思路上,不能“老而僵”,应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既要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也要考虑自身特点创新具体政策措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勇于突破传统思路,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地特色小镇发展的具体战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旅游业优势,在云台山等中心景区周边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为主业的特色小镇;另一方面也要根植本地工业产业特色,积极扶持以皮革皮草、怀药种植、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等为主业的特色小镇发展。
    三、坚持开放式发展战略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是封闭式的自我建设和完善,而应充分借助外力、积极发展对外市场,从规划设计、建设开发到后期的运营管理,都应保持开放式理念。一是强化对外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论坛、移动社交等各种媒体资源,加强特色小镇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聘请国内外知名广告策划公司,对我市特色小镇进行文化包装、形象塑造和广宣方案设计,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客流。二是实施开放式运营。特色小镇建设不是单纯的景点开发,竖起围墙搞门票经济必将越走越窄,要学习马嵬驿、袁家村等地做法,敞开大门、免费开放,通过提供特色产品和增值服务获取收益。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扩大开放初期的游客规模,还能吸引更多回头客,从而保证淡季游客流量,不收门票却实现更高综合收入。三是创新开放式服务。要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调整和丰富服务产品,不能抱残守缺,无视消费者需求,固守自己的特色。如袁家村位于咸阳市西部,北邻唐太宗李世民葬地昭陵,以盛唐文化、陕北古民居、西北小吃为主要特色。在运营期间,管理团队发现近年来该村来客中年轻人比较多,对夜生活娱乐项目需求强烈。该村适时规划建设了酒吧一条街,引入了日式居酒屋、KTV、咖啡厅、创客空间等一系列现代娱乐业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存,既丰富了当地文化产品,也扩大了市场容量。
    四、大力发展体验式经济
    所谓体验式经济,泛指提供情景体验、感官享受和思维认同等文化、旅游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忆的良好身心感受,以消费者亲身体验为主要特点的业态模式。
    山西省司徒小镇近年来以年俗文化为核心,先后组织了山西年俗文化体验、打铁花传统文化体验等大型活动,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游客单日最高流量达到8万人次。陕西省马嵬驿以杨贵妃历史故事为依托,打造盛唐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村。201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千人免费喝腊八粥年俗文化节、年货节等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体验式、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扩大了特色小镇知名度,而且创建了自有文化品牌,更有形成当地新式过年风俗的趋势。
    我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下步发展中:一是在特色小镇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地标性建筑等方面精心设计、突出文化特色。二是塑造全景体验,建筑外观、服装服饰、用品用具、纪念产品、演艺活动等各方面都要统一文化风格,给予游客全身心、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与感受。三是大力拓展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文化、太极养生文化等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在云台山、陈家沟等地筹办大型文化演出项目,举办古诗词赏鉴、文玩交易、游园解灯谜、擂台比武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增强我市特色小镇的文化吸引力。
    五、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扶持
    根据住建部147号文,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将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特色小镇原则上要求为建制镇。从我市发展情况看,陈家沟、莫沟村等均是村级单位,云台山镇、七贤镇等虽是建制镇,但整体建设风格不统一、文化特色不突出,各村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还有欠缺。建议我市以建制镇为单位,抓紧遴选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小镇,确定发展核心区和先行先试区,加快规划建设进度,扩大中心辐射范围,带动周边村庄协同发展,由点及面,连接成片,尽早做出特色小镇发展形象;同时要对特色小镇进行整体形象包装,大力对外宣传,扩大我市特色小镇知名度;有关部门要积极与省级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有1到2家特色小镇进入国家重点扶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