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09 18:29 信息来源:办公室
分享: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十四五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1020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加快我市物流资源集聚,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1规模总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15.4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15.8亿元,年均增长23.2%;公路货运量由2016年的9796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4822万吨,年均增长10.9%;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3306.78万件增长到2020年的21077.43万件,年均增长58.9%。全市拥有各类物流企业1721家,载货汽车84107辆,营运货车总吨位达12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铁路方面,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45条,总里程306公里,年设计运量4585万吨;新月、太焦、焦柳、侯月、京广5条铁路穿境而过,6个货运营业站(捏掌、沁阳、月山、焦作北、待王、修武)办理整车、批量快运、集装箱发到业务,月山站为华北较大的货运编组站之一。公路方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051公里,其中二广、焦桐等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0公里、干线公路1038公里、农村公路6773公里,公路密度达19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桃花峪黄河大桥、武云高速建成通车,南太行绕城高速等项目积极推进,“两横三纵”高速公路、“八横十纵”国省干线加速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支撑、干线公路为骨干、农村公路为脉络,四通八达、快捷便利、路运并举、服务优良的交通通达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3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博爱人家锦华商贸物流园、豫北中运物流园、武陟徽商农产品交易物流园、慧聪网建筑装备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物流项目投产运营;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格力电器润格仓储物流园、河南南泓仓储物流园、鸿运电商智慧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项目快速推进;万邦(焦作)农产品物流园、泽耀·修武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武陟综合智能仓储物流基地等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项目纷纷签约,同时谋划了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温县公路港、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项目,这些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显著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4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全市物流行业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物流企业。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博爱县豫北现代物流园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3家物流园区获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物流企业跻身于全省“服务业百户领军企业”,1家物流企业获评国家3A级(最高级别)信用等级,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11家,其中4A级和3A级分别达到3家和5家,全市以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为主线,积极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区域服务网络逐步扩展,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相继出台了《焦作市物流业发展三年提升实施方案(20162018年)》《焦作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焦作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焦作市快递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焦作市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了对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业列入了全市十大重点发展产业;先后获评河南省物流标准化示范市、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市、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存在问题。

1市场主体整体偏弱。市场主体不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不足。截至2020年底,我市A级物流企业仅有11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5.4%。其中4A级物流企业仅有3家,占全省4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3.4%,没有一家5A级物流企业

2支持政策制定不足。我市对物流业的扶持与周边地市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没有出台A级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的奖励政策。土地指标问题依然是物流项目落地的主要制约因素,优质项目落地难或落地后缺乏竞争优势。

3供应链发展水平较低。我市物流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专业化、集聚化、社会化、智能化程度低,产业上下游供需脱节,没有形成优势产业供应链,企业缺乏供应链发展理念,尚未开展供应链业务。

4行业基础工作有待完善。我市未建立社会物流统计、物流标准管理等基础工作体系,物流业基础数据缺失,部分数据获取渠道混乱,物流地方标准编制和推广力度不够,无法满足行业管理、规划决策引导等需要。

(三)面临形势。

1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赋予物流发展新使命。随着“一带一路”、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凸显,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市和进出口强市,拥有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区位优势和物流需求优势,现代物流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2物流强省建设为物流发展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提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这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主攻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支撑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物流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一个时期,物流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顺畅便捷,区域间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将快速增长。随着物流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3数字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催生物流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时期,物流行业进入科技创新变革新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撑、为智能化物流组织模式创造了条件、为高端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明确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趋严,资源约束愈加趋紧,亟待发展绿色物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数字化、绿色化的新要求必将激发我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带来快速转型的新活力。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充分发挥豫西北、晋东南通道节点城市和物流门户的独特优势,以郑焦物流深度融合发展和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新物流模式为核心,以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企业培育为重点,加快推动全市物流业转型发展,着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新兴特色物流,全面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产业带城市,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及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大力培育发展物流市场主体。

2项目为王,补齐短板。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将物流重点工作项目化,以项目建设引领工作落实。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抓两头、带中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物流产业体系。

3创新驱动,协同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和运作模式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产业联动、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发展。

4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统筹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物流体系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5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交通运输装备,提升物流组织化、网络化运作水平,构建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降低物流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促进物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经过5年时间努力,全市现代物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物流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更加完善,现代供应链服务能力和质量切实增强,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

2025年,打造一批省内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供应链企业,培育新增一批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和国家A级物流企业,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家;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12个;建设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个、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3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60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冷链物流体系。郑焦物流融合发展集中区、焦西物流发展集中区和焦东物流发展集中区初具规模,覆盖全市的一体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完备,区域物流枢纽功能显著提升,郑焦物流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我市成为“一带一路”大宗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和豫晋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三、空间布局

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原则,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核心,以郑焦跨河联通为突破口,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圈、两廊、三区、九园、N节点”的物流空间格局,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整、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物流体系,努力建设焦作现代物流业发展大格局。

(一)城市物流发展圈。围绕市城区东海大道、沿太行高速、郑焦晋高速、G207G327等构成环城区交通物流通道,以促进市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以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核心,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物流发展圈。

(二)两大物流走廊。

1郑焦晋智慧物流走廊。发挥豫晋战略通道、郑焦跨河融合通道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万邦(焦作)农产品物流园、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河南德众保税物流园、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等为重要节点,对接郑州大都市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融入“四路协同”,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物流金融、保税物流等特色物流,着力构建连接南北、贯通豫晋的郑焦晋智慧物流走廊。

2市域高效配送物流走廊。发挥我市产业基础和居民购买力优势,依托既有的宝高速、G327G234等东西横贯市域的高速、国道和省道网络,以及在建或拟建的沿太行高速、沿黄高速等,在沿线的重要节点布局一批商贸物流与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加快发展共享物流、即时配送、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全城市和农村的末端配送物流设施和网络节点,优化城际配送组织方式,强化城乡配送网络衔接,打造高效配送生态圈,着力构建城乡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市域高效配送物流走廊。

(三)三大物流集中区。

1焦东物流发展集中区。选址于马村区、修武县和示范区,以待王站为核心,以东海大道沿线为重点,依托万邦(焦作)农产品物流园、鸿运国际物流园、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焦作市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待王多式联运物流港、吉顺物流园等大中型综合物流园区,推进专用线集装箱场地建设,突出发展多式联运、大宗物资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网络货运、快递物流、城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重点建设为商贸、工业、旅游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物流服务的市域东部综合型物流集散地。

2焦西物流发展集中区。选址于中站区和博爱县,在西部产业集聚区和博爱县中心城区内,以月山站为核心,以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月山铁路物流基地等为依托,重点建设跨区域供应链协作和能源分拨型物流中心,以公铁联运为基础,突出发展供应链、工业物流、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递物流、流通加工等现代物流业态,重点服务化工建材、汽车配件、晋煤外运等产业发展,为焦西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物流配套服务,提升豫西北晋东南通道节点和物流门户能级。

3郑焦物流融合发展集中区。选址于武陟县、温县和孟州市,依托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河南德众保税物流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武陟综合智能仓储物流基地、温县公路港等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及郑州大都市区提供物流服务的仓储物流基地和多式联运转运中心,突出发展多式联运、供应链、冷链物流、智能仓储、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城乡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郑焦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和先行示范。

(四)九大物流园区。

1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选址于中站区新园路以南,中南路以东,规划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一港、五区”(“一港”即公路港,“五区”即公铁联运区、快递分拣区、电商物流区、保税物流区、交易展示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铁路运输年吞吐能力500万吨规模,仓储配送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可容纳上百家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实现“公、铁、海”多式联运,成为焦作地区功能最全的内陆无水港。

2万邦(焦作)农产品物流园。选址于马村区人民路与东经路交汇处东南区域,占地面积690亩,建筑规模46万㎡,总投资13.5亿元。强化焦作市及周边城市农产品的储存、加工、配送功能,加快农产品物流周转速度,节约农产品采购、存储与运输成本,实现豫西北及晋东南多个城市的农产品一站式采购配送中心,提供全程不断链冷链物流服务,打造豫北重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中心和豫北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

3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选址于马村区焦煤集团演马庄矿、冯营电厂等闲置厂矿区。依托焦煤集团现有各矿区存量设施,整体转型发展物流业务,规划改建演马综合物流园、焦煤物资总库物流园、千业建材物流园、冯营物流园等四个物流园区,总投资3.9亿元。以多式联运为核心,大力发展大宗物资的储运交易、区域配送、农产品集散、智慧物流等业态,打造区域性多式联运转运中心和绿色建材供应链组织中心。

4焦作市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选址于马村区东海大道与人民路交汇处附近,占地约2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整合快递、电商、仓储、物流综合大数据信息资源,主要建设快递分拨中心、仓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电商直播运营中心等,全力打造集快递中转、电商仓储、电商二次加工、车辆服务、快递培育基地、综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园区。

5河南德众保税物流园。选址于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西部,紧邻二广高速出入口,总投资15亿元,占地1500亩。依托河南省第三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境动物皮张指定存放企业、河南省第二家跨境电商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等资质,做大做强保税经济总量,将园区打造成为保税特色鲜明、产业支撑有力、关联业态丰富、衍生功能完善、智慧管理有效的现代化保税经济综合体。

6豫北现代物流园。选址于博爱县中心城区,玉祥路以南,鸿昌路以北,勒马河以东,酒奉路以西,规划占地面积630亩,总投资18亿元。以(煤炭)能源工业、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商贸批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为支撑,融合焦作、对接郑州,建设辐射全省的集电子商务、快递、配送、冷链物流、工业仓储、商业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7豫北中运物流园(焦作煤炭储备基地)。选址于博爱县许良镇,规划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10亿元。积极融入国家煤炭储备战略,以煤炭物流为基点,通过对现有园区的改造、扩容和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构建集信息、交易、物流等服务为一体的煤炭供应链管理体系,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豫北最大的综合环保型煤炭物流园区。

8温县公路港。选址于温县西环路与G207交汇处,规划占地面积584.44亩,总投资7.1亿元。通过对温县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引导分散的物流企业及车辆集聚发展,建设集运输、仓储、分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

9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选址于武陟县詹店镇,国道327与京广铁路交汇处附近,规划占地1500亩,分为两期建设,总投资预计15亿元。对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联通“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海大通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发展铁路集装箱物流、大宗物资物流、仓储物流等,加快现代物流业、物流亲和性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的主要载体

(五)N个物流节点。N个根据生产生活需求、人口密度、配送距离等,在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片区,规划布局若干个配送中心,衔接物流园区与末端网点,共同形成覆盖城乡的物流网络。

四、主要任务

(一)深化郑焦物流融合发展。持续推动郑焦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郑焦物流融合发展规划》,深化两市物流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构建互动、互补、互惠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中转服务,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河南机场集团及沿海港口功能对接,加快建设满足郑焦融合发展的综合物流通道和园区,打造“一带一路”大宗货物集散分拨中心。持续深化郑焦两地在物流项目引进、高效配送、物流枢纽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与部门协作,主动对接和承接郑州外溢物流项目向焦作转移和落地,引导和推动区域综合性仓储功能向包括武陟县詹店地区在内的郑焦物流融合发展区集聚,将其打造为郑州大都市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强与洛阳、晋城、济源、新乡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协作,扎实推进区域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物流开放型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物流枢纽体系建设。加强与郑州、洛阳等国家级物流枢纽及我省其他区域物流枢纽的协作和有效衔接,整合提升区域分拨、专业化仓储、铁路等基础设施,积极纳入全省物流骨干设施网络体系。以焦作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切入点,依托武陟县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和市域范围内各层级物流节点,通过贯通市域、联接外部的物流通道体系,推动焦东大宗商品绿色物流片区、焦西商贸物流与陆港片区、武陟公铁联运与跨河物流融合片区、孟州保税物流片区等4个物流枢纽片区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围绕服务本地生产服务、生活消费需求,建设功能集聚、设施集约的物流节点,畅通物流末端运行,提升物流配送时效,服务我市的产业集聚和消费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为焦作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按照现代物流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努力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支持本土供应链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在本产业链条上拥有较强话语权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为突破点,深入推动现代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领先企业,打造一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出台支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提升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适时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建立完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流通业创新转型,促进我市三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综合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密郑焦“跨河”干线公路通道,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快速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城际物流通道、环城货运通道、城市和城乡配送通道等物流通道建设,疏解和畅通城际和城市交通。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等物流设施的改造提升和建设,积极发展乡村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支持物流企业建设覆盖县乡村的公共服务网点,加强农村物流基础建设;鼓励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和智能快件箱,优化城市商业区和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促进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全市物流体系综合能力。

(五)强化物流主体引进培育。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采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参与全市的物流设施建设与运营。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服务水平优秀、技术模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大宗物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转型,引进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物流总部、运营中心、分拨中心和转运中心,鼓励本土物流企业参评国家A级物流企业,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有品牌的骨干物流企业。强化物流新业态、大项目的培育和引进,服务好既有项目,加大物流项目引进力度。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剥离自身运输、仓储等物流组织,组建设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完善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流企业诚信监督制度,引导我市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物流企业标准化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建立社会化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盘活存量标准托盘,开展社会化租赁服务。充分发挥焦作市物流标准化云平台功能,实现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加大物流标准实施力度,推进重点物流企业参与专业领域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定工作。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发展和信息共享。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供应链管理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发展重点

(一)冷链物流。支持河南豫鲜达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同鑫源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引进和壮大冷链物流服务主体。鼓励武陟县、温县、孟州和示范区依托郑焦融合区位优势,推进以产地预冷库、气调保鲜冷库、低温冷冻库等冷链仓储为核心功能的冷链物流园区、冷链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蒙牛、博农、旭瑞等食品加工企业依托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冷链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点,并向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延伸拓展。加快推进万邦(焦作)农产品物流园、泽耀·修武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武陟综合智能仓储物流基地、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沁阳万邦新生活农产品综合体等温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宗物资企业优势资源向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冷链技术,逐步改造提升冷库、冷藏运输车辆和设备,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进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互联网+装备租赁”等冷链物流模式创新,着力构建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二)多式联运。充分利用我市既有铁路专用线,尤其是闲置铁路专用线,积极发展公铁联运。实施一批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场站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鼓励和推动铁路专用线直通物流园区,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新建物流园区的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加快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二期、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月山铁路物流基地、待王多式联运物流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孟州市产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焦作市内陆港,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河南机场集团等企业及沿海港口的联系和深入合作,支持我市物流企业开行并加密多式联运专列(班列),不断拓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的通道和方式,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营支撑能力。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为客户提供全程“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的“一单制”联运服务。

(三)电商快递物流。引导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融合发展,依托全市既有的电子商务产业布局和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焦作市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加快县级电商快递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规划布局和建设,鼓励利用电商快递物流网点和车辆资源探索发展共同配送模式,为电商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报关、金融、保险等一体化服务。引导电商快递物流企业使用新能源车辆,依法规范和保障电商快递物流车辆市内畅行,提升电商快递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健全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邮政、快递、商贸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共建基础设施和配送渠道。推动电商快递物流行业集聚发展,支持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向农村和工厂延伸业务,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探索具有焦作特色的电商快递物流发展新模式。

(四)网络货运。大力发展网络货运等物流行业新业态,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网络货运品牌企业。支持网络货运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支持通港物流、全润通供应链、德众保税、宏达运输等企业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向“互联网+高效物流”方向转型,开展网络货运业务,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优化整合物流要素,促进车、货等物流资源的高效匹配及便捷运转,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联动机制,规范“互联网+”车货匹配平台经营活动,建立与税务、保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依法查处平台企业排除和限制竞争、损害货车驾驶员合法权益等垄断行为,共同规范网络货运市场,提升网络货运管理水平。

(五)高效配送。围绕快速消费品、农产品、药品、电商、家电、快递等重点领域,加强末端配送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加快构建以物流园区、公共分拨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三级高效配送网络,以及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三级配送网络。引导和鼓励标准托盘及标准化模块在物流环节的实际应用,推广装卸、运输、仓储、接驳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全程带托运输。支持全自动立体化仓库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新能源配送车辆、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货物跟踪技术、自动分拣设备等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应用,不断提升配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货运车辆存量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配送作业效率和水平。

(六)应急物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保障应急物流运输渠道畅通。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物流设施、物流企业等资源,整合存量应急设施,谋划建设覆盖全市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搭建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应急配送网络,实现统一、科学的运输与配送管理。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建立系统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优化区域布局,构建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统一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七)绿色物流。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广新能源运输。支持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等模式创新,减少物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推动城市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货车,鼓励物流园区、产业园、配送中心等地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设施。全面落实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加快绿色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标准器具和物流包装的循环使用,鼓励按商品特点分类探索“周转箱+托盘”的单元包装和无包装模式,提高资源复用率,降低企业成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焦作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物流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研究和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履职尽责,共同推进落实全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各县(市、区)政府要立足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好各自行政区域物流业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我省物流相关政策支持,针对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研究制定我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水平提升、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强化项目推进。加强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达效,确保物流招商工作取得实效。按照“一圈、两廊、三区、九园、N节点”的总体布局,积极盘活存量,有序发展增量,推动我市物流业集聚集约发展。减少和限制各类新批工业、农业和商贸项目的仓储物流用地,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加大新建物流项目在我市总体物流布局之外选址建设的控制力度,确保物流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全市一盘棋。

(四)完善统计体系。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制度和社会物流统计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做好物流业宏观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支持开展物流领域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物流培训和实训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强化高层次物流人才引进,特别是对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六)发挥协会作用。加强物流行业组织建设,强化相关行业协会自律、协调和服务等职能,支持物流行业协会参与规划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市场诚信体系、标准技术推广、信息统计分析、资质评定、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等工作,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附件:焦作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docx

 

主办: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焦作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 E-mail:jzxxzx@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1   豫ICP备2024096056号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