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在村级。乡村振兴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村级事业的领头雁、群众的带路人——村两委负责人应该最有切身感受。同时,村两委负责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思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落实也非常关键。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在全市6个县(市)抽取了54个行政村的82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支书、村委主任,其中有25个村为书记、主任“一肩挑”)开展了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选取的调查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好、中、差层次的各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被调查者对近年来乡村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感到满意,八成以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心足、干劲大,超半数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重要选择。
一、被调查村两委负责人群体呈现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特点
(一)男性村两委负责人占绝大部分。
(二)中年两委负责人占比大。
(三)任职十年以上的占三分之一有余。
(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近八成。
(五)上届村干部占比较高。
二、被调查对象对近年来乡村发展的评价较高
(一)超九成对近年来乡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
(二)村级事务中村民配合度较高。
(三)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较多。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良好。
(五)农村快递物流发展迅速。
三、对乡村振兴主要制约因素的排序和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可喜起步,但是距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对于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被调查者的看法归纳起来主有要以下五点:
(一)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基础差。
(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
(三)没有集体用地,引进项目难。
(四)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基础设施较差,环境治理难见长效。
点评:这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基本反映了切中了当下农村的现实。乡村振兴一靠集体支撑、二靠产业支撑成为高度共识。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设施落后,深度治理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重点来推进解决。至于没有集体用地,引进项目难,涉及农村土地政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在土地政策红线内,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调整解决。而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际反映的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且反映的是建设现代农村亟需的人力资本问题,也就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依靠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不是孤立的现象和影响,需要纳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关系统筹和区域发展大框架来认识处理和解决。
四、对未来乡村发展的思路与想法
乡村干部处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面对农村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描绘的美好蓝图,我市广大农村干部对未来的发展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呢?
(一)村两委信心足干劲大。
(二)努力发展集体经济。
(三)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四)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
(五)强化引导提升村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