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法院:探索推进“法庭+N”工作法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4-05-13 08:00 信息来源:孟州市营商中心
分享:

  近年来,孟州法院通过探索推进“法庭+N”工作法,促进辖区人民法庭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孟州法院三个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同比下降19%,其中,南庄法庭入选全省首批50个“枫桥式人民法庭”,该院诉前调解三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市法院第一,“执行合同”各项指标在焦作辖区法院位居前列,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一、建立“法庭+党建”工作机制,激发支部引领新动能

  坚持党建工作走出去,积极探索“党建+驻点服务”“党建+私人定制”工作模式,安排党员对接辖区基层组织,与村镇党组织结成党建联盟,通过共同化解涉农纠纷,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和居民群众的自治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干警下乡普法宣传、巡回审判、座谈交流等活动,庭长列席乡镇重大会议,参与镇村重大决策事项等的法律论证咨询,以司法建议、发放白皮书等方式,为基层组织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谷旦法庭结合辖区炎黄高速路、沁伊高速、北灌区建设、库区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问题,就征地补偿而产生的系列矛盾纠纷问题,及时与乡镇政府研讨,统一尺度,避免调解不一致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二、建立“法庭+链条”工作机制,探索服务基层新路径

  三个法庭主动融入市镇村三级解纷网络,着力从源头到末端打造“1+3+N”基层治理链条。“1”即“一盘棋”思路,重点围绕“三农问题”,各法庭结合基层党委政府、基层部门,关注涉农企业农产品销售、项目引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司法需求,将司法服务纳入辖区公共服务清单,对排查问题依法规范、释法析理、积极化解。“3”,即构建“人民法庭+司法工作站”平台、“人民法庭+诉前调解工作室”平台、“乡村审判+以案说法”平台,集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村委会干部、网格调解员、乡贤、亲情调解及其他社会组织调解等各种力量,凝聚多方解纷合力。“N”即“N项服务”,开展涉农类普法服务,帮群众规范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等;开展送法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服务,为群众、企业、学生梳理政策、心理辅导;通过与企业、村落沟通交流,把法律常识、解纷知识传播到基层,每年开展近800场次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0余万人次。今年以来,该院调解、撤诉结案的涉农案件67件,指导司法工作站、诉前调解工作室等平台诉前调解案件370余件。

  三、建立“法庭+品牌”工作机制,探索法治建设新思路

  深入开展“一庭一品牌”文化创建,建立以法庭为中心,辐射辖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使人民法庭成为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的“打卡地”。西虢镇作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故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虢法庭将韩愈文化与法庭文化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司法队伍素质建设,利用当地文化解决当地难题,邀请辖区“乡贤”作为“诉讼联络员”“特约调解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南庄法庭立足全国知名网红电商小镇桑坡村,聚焦涉企纠纷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电商小镇开启“私人定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精准司法服务,专门设立“服务电商小镇,推动乡村振兴”办公室,每周邀请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接待来访群众、参与纠纷调解;建立速裁快审机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诉讼使用率达85%以上,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15.5天,最快10天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