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波搀扶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
“那是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历时三年多,我永远铭记和珍惜那段难忘的岁月,永远铭记脱贫攻坚给予我的一切。”近日,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范小波接过省委组织部颁发的“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证书时,不禁感慨万千。
2017年11月至2021年3月,范小波被派驻孟州市槐树乡古周城村,任第一书记。3年多来,范小波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全身心融入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农户,用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民解忧,一件件、一桩桩真情帮扶的事迹如涓涓细流,温润着古周城村百姓的心田。提起范小波,古周城村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纷纷夸赞:“我们的小波书记,真中!”
当好带头人 履职尽责不懈怠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范小波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精准调研,摸准村情,确立扶贫工作思路。
他迅速走访全村的常住户,重点入户走访贫困户,访贫困,挖穷根。通过走访调研,他深刻认识到要把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户的培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扶贫对象“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靠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范小波认为,必须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而抓党建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懂政策、会管理、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团结紧、素质高、能战斗的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范小波带领古周城村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党课和会议结合、日常走访和节日走访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活动结合的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并统一了党支部和村“两委”成员的思想认识,增进了团结信任,增强了工作信心,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了村“两委”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干事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好贴心人 情系百姓暖民心
从上任第一天开始,范小波始终坚持每天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重点走访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家庭。他时常提醒工作队队员:“我们驻村,不是来混日子的,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他干事踏实,不摆架子,像俺们农民;他把村子当自己家,把群众当亲人,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是党派来的好干部。”这是村民崔希英老人对范小波的评价,也是范小波驻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崔希英老人在多年前由于煤气中毒,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老伴也在那场意外中离开了,儿子儿媳为了家庭生计都在外务工,平时家里只有她一人,范小波坚持每周为老人送馒头。在范小波的努力下,老人享受了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政策,家里也摘除了贫困户的“帽子”。后来,他通过残联给老人家里申请并安装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让老人出行便捷安全。
在范小波的努力下,该村4人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和电费补贴政策,14人落实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帮助14名学生落实教育补贴政策,1名学生落实雨露计划政策,帮助4人落实短期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帮扶落实“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帮助43人办理慢性病卡,每人每月补助200元,住院免交押金,一站式服务。
当好引路人 扶贫帮困见成效
群雁高飞头雁领,群众脱贫干部带。驻村后,范小波在焦作市体育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团结村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扶贫政策,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加大扶贫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帮助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古周城村三面环水,村内有春秋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周城城墙、古战道等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丰富。范小波和古周城村党员群众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村容村貌,开发了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产业项目,新建和恢复了文化广场、文化窑洞、望都阁、临水榭、观景台、游乐场、北城门等十几处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惠及古周城村每一户人家。
2019年1月24日,古周城村“体育+旅游”再结硕果,古周城村的山水美景、人文风貌、民俗特色被印制在明信片上,进一步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
在范小波的努力下,焦作市体育局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完成了健身路径和省级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对入村道路和村文化广场进行了绿化,极大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老年活动中心、道德讲堂、图书室等项目的建成,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锻炼,不仅增强了村民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也带动了村文化生活健康发展,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贫困户的家庭费用支出。
“回首这段脱贫攻坚的岁月,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没有虚度时光,在脱贫攻坚这片热土上倾注了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我所有的情感与智慧,寄托了我一切的梦想与追求。”范小波谈起驻村工作的那段日子,心中感慨万千,虽然已经离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岗位,但他依然心系那个梦魂萦绕的小山村。他坚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夺取乡村振兴的伟大胜利,古周城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