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行政区,早在8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存在人类部落。夏朝属冀州辖,称覃怀地。《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此属冀州。商及西周属畿内地,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周灭商之后,分属雍、邘、温三国;东周为晋南阳地,战国属魏、卫二国;秦归三川郡,汉至三国属河内郡;晋分属司州河内郡和汲郡、荥阳郡;南北朝分属河内郡、荥阳郡;后魏分属怀州河内郡、武德郡、司州汲郡、荥阳郡、东恒农郡(东魏,原武、阳武县属北豫州广武郡);北齐属司州汲郡;隋属河内郡、汲郡、荥阳郡;唐分属河北道怀州河内郡、河阳三城使盟州(即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郑州荥阳郡;五代归怀州、孟州;宋分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京西北路济源郡(治孟州);金分属河南南路怀州、孟州;元分属燕南河北道怀庆路、孟州;明属怀庆府(治河内,今沁阳),隶属河南行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属河南省怀庆府,置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孟县、原武县、阳武县。
1910年,清政府始置修武县焦作镇;1912年,废县存府,河内县改为怀庆府;1913年,废府存县,怀庆府改称沁阳县,原怀庆府各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河北道;1927年8月,析沁阳县东部置博爱县;1932年,原怀庆府各县隶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9月8日,焦作解放,建立焦作市,隶属太行区第八专署,11月改为第四专署,辖焦作及温县、修武、武陟、博爱等县;1948年3月,太行第四专署撤销焦作市,改设焦作县;1949年5月,太行区第四专署改为新乡专署(驻焦作,1953年3月迁往新乡),辖焦作、新乡2市和获嘉、辉县、新乡、修武、武陟、沁阳、温县、博爱等9县。同年8月,中共平原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新乡成立;9月,平原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新乡专署下辖新乡、修武、获嘉、武陟、焦作、孟县、沁阳、博爱、济源等15县,同月,焦作矿务局成立;10月,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焦作矿区和济源、沁阳、温县、孟县、修武、武陟、博爱等县划归河南省新乡专署。
1956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将焦作矿区改为省辖市的报告》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领导;195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焦作市委托新乡专署(区)代管;1959年12月,修武县、博爱县划归焦作市;1960年8月,撤销修武县、博爱县和温县,其行政区分别并入焦作市和沁阳县;1961年10月,恢复修武县、博爱县、温县,隶属新乡专署;1974年1月,焦作市隶属河南省和新乡专署双重领导;1982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焦作市为省辖市;1983年9月,修武县、博爱县由新乡专署划归焦作市;1986年1月,济源县、沁阳县、温县、孟县、武陟县划归焦作市;1988年8月,撤销济源县,设立济源市(1997年1月隶属省辖);1989年9月,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1996年5月,撤销孟县,设立孟州市;2010年3月,设焦作新区(2014年3月,更名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至2019年底,焦作市辖沁阳市、孟州市2市,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4县,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4区和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