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焦作市体育局访谈实录
发布日期:2015-12-14 16:20 信息来源:焦作市体育局
分享: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做客行风效能热线的嘉宾是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颂福同志。郭局长,欢迎您做客行风效能热线栏目。

    郭局长: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感谢听众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百万人共同习练太极拳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对于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有何积极的推动作用?带来哪些影响?

    郭局长:太极拳是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瑰宝,中国武术精粹。目前,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堪称“世界第一健身运动”。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由焦作倡议发起“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在国内外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世界把目光再一次聚焦焦作,进一步提升了焦作的影响力,同时,对推进太极拳国际化发展,推动设立“世界太极拳日”和太极拳成功申遗有着重要意义。

    主持人:焦作是太极拳发源地,近几年是如何推广太极拳的?

    郭局长: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太极拳的发展,制定了《加快太极拳发展战略规划》,高规格成立了焦作市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每年五月为太极拳健身月,并把太极拳推广普及作为文明单位创建必检内容,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太极拳“六进”活动,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目前,焦作各高等院校均设有太极拳专业,全市中小学把太极拳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和中招考试必考内容。全市习练太极拳人数达到100余万人,拥有太极馆(校)协会350个,拳师310人,获得武术段位者380人,太极拳辅导员1500人,200多名拳师走出国门。

    主持人:这么多人习练太极拳,一定对我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我市的群众体育发展状况?

    郭局长:我市以太极拳为龙头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已经连续五个周期20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年来,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主要是以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为契机,构建“大群体”发展格局。

    主持人:什么是“大群体”发展格局?我们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郭局长:“大群体”格局的核心要素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在这三大要素中,如果用一棵参天大树来比喻,政府主导是根基和主干,部门协同是枝杈和藤蔓,全社会共同参与是繁茂的树叶。

    围绕构建“大群体”格局,我市的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健全。成立了焦作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11个县(市)区也全部成立县级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县(市)区10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基层体育协会。全市现有市级行业体协、单项协会33个、县区级单项体育协会119个,市级体育俱乐部14个,县级体育俱乐部48个,市、县级两级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全市城乡健身站点1860个,达到每万人5个以上。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成功举办了五届篮球文化节活动,每年开展长跑、健步走、健身气功展示等参与人数多、示范作用强的全民健身活动200多项。科学健身指导日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名13896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6人。建成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购买了国民体质监测车,县(市)国民体质测试与健身指导站覆盖率达到80%,每年测试总量达4000余人。开办了焦作市全民健身大讲堂,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理念,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健身。

        主持人:想要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来,体育设施的建设也要跟得上,我们近几年体育设施建设有何成果?

    郭局长: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的到。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实施了“省运工程”,在全市范围新建维修了18个体育场馆,包括太极体育中心、沁阳市体育馆、修武县体育馆、温县体育馆、河南理工大体育馆、焦作一中体育馆等等。这些场馆多数分布在县市、企业、学校和农村,使焦作整个辖区的体育设施得以大跨度的发展、并且均衡布局,为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建的市太极体育中心占地近千亩,包括太极馆、健身馆、游泳馆、体育场和太极广场等工程,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是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场馆。

    其次,我市大力实施“雪炭工程”“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工程”“健身路径工程”等,县(市)区共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标准田径场5个,标准游泳池或体育公园4个,有看台的灯光球场6个、综合训练馆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5个,健身路径工程2000多条,市区晨晚练点基本达到社区全覆盖;全市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面积占体育场地总面积30%以上,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6平方米以上,在全省位居前列。

    第三,应该是大家感受最为明显的城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也就是要让群众从家里走出去10分钟中就能找到健身场所、器材。2011年刚开始我们建设的是“十五分钟健身圈”,到2013年实现后,我们就进一步提高标准开始建设“十分钟健身圈”。目前已基本建成。

    主持人:有了这样一系列的工作的开展,相信我们焦作市的体育基础是越来越好,体育竞技成绩也会越来越优秀,这些年我们取得了哪些喜人的成绩呢?

    郭局长:近些年,我市累计获得残奥会冠军1个,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15个,河南省冠军470个,李根、李红、常静等成为全国知名的运动员。每年向上级训练单位、高水平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人才一百余人。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我市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社会组总分全省第一,青少年竞技组赛会奖牌数和总分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创造了焦作竞技体育新辉煌。目前,我市拥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3个;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4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省级8所,县市区级50所;业余训练注册运动员2991人。这些在全省都属于领先地位。

    主持人:体育赛事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我们组织体育赛事的情况如何?请郭局长回顾一下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比赛。

    郭局长:近几年,我市累计承(举)办国际比赛7次,国家级比赛18次,省级比赛55次,市级比赛152次。其中影响比较大我认为有三个:一是2012年举办的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历时5个月,参赛运动员近5万人,是我市历史上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届运动会;二是去年承办的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共承办43项赛事,接待裁判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近2万人,我市被授予突出贡献奖;三是今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活动内容包括国际太极拳交流比赛、武术太极拳展示交流、“太极杯”书画摄影展、太极文化产品博览会、太极拳文化展等,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456支代表队5016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大赛的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受到国内外参赛队、国家武管中心、省体育局的好评,上百家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有关大赛新闻的网页达10万余篇。这三个比赛,尤其是省运会和太极拳交流大赛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影响力。

    主持人:今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这里总结一下咱们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郭局长:“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焦作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加快中原体育强市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概括起来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群体”格局基本形成;竞技体育水平实现突破;体育竞赛组织日益活跃。

    主持人:既然“十二五”时期有了这些成绩,当然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在享受成果的同时,还要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目前已经进入“十三五”规划编制期,我们有何目标打算?总体思路是什么?

    郭局长:“十三五”焦作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已基本完成,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发展思路。

    我们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我市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中原体育强市建设,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四个: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立足体育,奉献社会,准确把握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多元化功能,将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融入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把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积极探索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点与规律,创新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发展质量、效益与效率的关系,加快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四是坚持立足市情,突出体育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突出焦作体育文化特色,培育具有焦作特色的运动项目,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通过体育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推动美丽焦作建设。

    总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科学发展体系,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河南省前列,基本建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原体育强市。具体目标是: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体育场馆设施比较完备,城乡公共健身设施便捷适用。各县(市)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建成规范有序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继续强力实施“创名校、当名教、育名人、争名次”的“四名”战略,调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优化项目结构,注重体教结合,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稳居全省前列。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创造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太极体育中心打造成国家级太极拳特色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逐步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体育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的独特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太极拳文化、篮球文化等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主持人:太极体育中心向公众开放以后,社会反响良好。我们在运营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郭局长:太极体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为了让这个民生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着力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我们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项调研的基础上,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完成了《焦作市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运营管理方案》,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一是创新用人机制。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了12个部门,各个部室的负责人均通过竞聘上岗,签订了目标责任,建立与经营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根据岗位设置进行全员竞聘上岗,明确其岗位职责,制定出人员培训计划,针对部门和个人也都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工作人员按月考核,部门按季度考核。二是建立完善制度。中心制定了财务制度、督查工作、考勤、会议组织、办公用品领用、车辆派遣等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规范、岗位职责及操作流程等,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执行,进一步规范了中心的管理及办事程序,使中心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加强人员培训。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1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近千人次,有效提升了中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中心品牌形象,建立了中心网站、微信、微博,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心场馆开放、赛事信息、节假日优惠活动等的信息。目前,微信、微博每日点击阅读量平均3000次,微信、微博粉丝5218人。

    第二,着力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下功夫。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和《河南省体育局关于做好全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的通知》(豫体经〔2014〕7号)文件要求,以免费和低价收费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方便的运动健身服务。目前,太极体育中心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不低于35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对外免费开放每天不少于8小时。其中,门球场、室外田径场全天对市民免费开放,室外篮球场、网球场和部分室内场地分时段免费开放。二是对特定人群实行免费政策。中心各场馆对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6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等均有免费政策,做到人人能锻炼、人人能健身。在“春节”“三八”“五一”“全民健身日”“教师节”等特定节假日期间均实行免费政策,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三是积极举办赛事活动。中心年初制定了千场赛事活动计划,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中美篮球对抗赛、中原经济区篮球赛、蒙牛集团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等体育比赛和车展、房展等商业活动22次。其中国际级比赛3次,国家级比赛7次,省级比赛4次,市级比赛10次,赛事参与总人次达到2万人次以上,提升了中心人气,带动了商业氛围的形成。

    第三,着力在推动业态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一是推动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在太极馆建成了首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文化展示馆并对外开放,为中心增添了浓厚的太极文化氛围。举办了焦作市首届太极文化产品博览会,共有太极拳用品、太极教育培训、太极养生、太极艺术品、太极旅游、太极网商企业共168家太极文化企业进行了太极文化产品的展览、展销、交流与宣传,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在中心增挂了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河南省武术段位太极拳考试点、河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太极拳大师工作室等牌子,为太极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二是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我们与市旅游局对接,创建4A级旅游景区,根据《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细则,先进行了自查,经过对比,差距还很大,创建难度也很大,目前我们从中心管理、交通、绿化环境、导视、停车场建设、宣教、安保、消防、卫生等方面逐步完善。推进体育和文化融合发展。中心将健身馆部分房屋作为市文联及其所属十大文艺协会的办公用房,提供部分展厅由市文联用作书画、摄影和民间文艺等公益性展览使用,提供太极文化广场作为市文联所属的市音乐家协会、市舞蹈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和市曲艺家协会开展户外文艺活动的场所。第八届太极拳交流大赛期间,组织了“太极杯”书画摄影展,共展出“太极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奖作品236幅,焦作市全民健身摄影作品240幅,有力烘托了大赛文化氛围,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持人:太极体育中心下一步准备如何发展?

    郭局长:太极体育中心功能定位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具备太极拳文化交流功能。即满足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的要求;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的要求;太极拳培训演艺的要求。二是具备体育事业发展功能。即满足举办国内大型体育运动会及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要求;高水平体育人才培训的要求;群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要求。三是具备第三产业发展功能。即围绕推进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多业态融合,实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太极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焦作市“培育中国养生地、打造世界太极城”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基本设想是把太极体育中心打造成“世界太极文化交流中心”,使其成为向世界展示传播中国太极文化的窗口,具备以下基本职能:1.世界太极拳协会联盟总部;2.世界太极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中心;3.太极拳产业发展基地。未来该中心将成为太极拳各大流派和世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云集的胜地。

    为了把这些设想变为现实,我们谋划了一些具体项目,包括太极馆项目、太极大酒店、太极拳旅游4A景区、太极嘉年华、太极武术文化产品博览会、斯迈夫“互联网+太极拳+”众创项目、太极拳实景演出、“太极天地球”研发推广基地、运动养生项目等。这些项目有的正在洽谈,有的前期工作已启动,有的已建成,相信这些项目的建成会让太极体育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郭局长的耐心解答。今天很高兴能邀请到郭局长与我们网友在线交流。在今天的访谈中我们了解了我市体育事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和“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也了解到我市太极体育中心的运营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最后祝愿焦作的体育事业越来越好!非常感谢郭局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和听众朋友们交流,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的积极参与。

    郭局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