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扬州之所以能够在转型发展的轨道上快速前行,是因为掌握了持续创新这个制胜法宝。作为财政部门,就要站位全市、站位大局,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我市的创新驱动能力,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积蓄更大势能、注入更多活力。
“通过学习徐州、扬州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实践、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特色做法,我们财政部门增强了奋起直追、勇于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日前,市财政局局长郜方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学习徐州、扬州,就要在创新发展上找差距、探新路。郜方正说,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焦作与徐州、扬州不仅在科技创新上有差距,而且在体制、机制、政策创新上也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迅速拿出有效对策。作为财政部门,要自觉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坐标、定方略、寻路径,体现财政担当。要有更高的站位。谋全局、重细节、重落实、重成效,一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作好服务。要有更广的视角。开展好“质量、效率、法治、出彩”落实年活动,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郑焦深度融合,聚焦“一赛一节”“四城联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有更实的担当。围绕化解收支矛盾,在持续增收、压减支出、提质增效、风险防控4个方面发力,用实干求实效。要有拼搏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压奋进、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财政要支持科技引领。我们将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支出结构,促进企业与高层次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重大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要利用政府财政“有限的手”,打造新动能集聚洼地,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夯实政策基础,吸引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等各类人才来焦创新创业,点燃转型升级“发动机”。
二是财政要支持培育发展“新经济”。我们将研究制定财政奖补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作用,吸引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催生更多新业态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支点,让“新经济”尽快挑大梁,锻造经济发展“硬脊梁”。
三是财政要支持城市转型。我们将以“四城联创”为契机,以水清岸绿产业优为目标,综合运用新增政府债券、PPP等投融资模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齐心抓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用徐州、扬州经验的复制转化来体现学习效果,用发展成绩来检验学习成效,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发展成果?郜方正表示,一是依法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完成年初市人大会议批准的预算目标;二是大力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三是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四是有力有效支持“三大攻坚战”“四城联创”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让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