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孟凡堆、刘巧玲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大运河申遗始于2008年4月的扬州会议,2014年完成。中国大运河申遗内容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八个省,三十五个地级市。我市是申遗得三十五个城市之一,属隋唐大运河部分,涉及的主要遗产有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渠首、河道和明清时期卫运河的支运河——小丹河(运粮河)及人民胜利渠渠首等。目前,我市的运河遗产已经列入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在大运河文化带功能分区中被确定为拓展区,修武县、武陟县、博爱县为核心区。《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大运河河道各段功能定位明确永济渠河段卫河、大沙河等均以防洪、排涝功能为主,兼顾引水灌溉;实施永济渠综合治理,推动卫河流域坡洼蓄滞洪区建设,加快运河支流共产主义渠、大沙河等河道治理,重点建设永济渠河南段(卫河、大沙河、蒋沟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焦作九渡、圆融、龙寺水库,加强水源涵养林草建设、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我市被划为永济渠焦(焦作)新(新乡)片区,要加强小丹河等卫河上游水利遗产修缮,推进嘉应观等古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焦作小丹河、九道堰小丹河渠首遗址、人民胜利渠渠首、山阳故城等重要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工作。《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我市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了方案,指明了重点。
您建议中提出的“建议市文广旅局、文物局加大对永济渠渠首及渠道的勘探、考古、挖掘,加大遗址保护力度,积极展示大运河文化。”这也是我局正在积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寻找永济渠渠首,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2012年12月——2013年5月,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由所长带队,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永济渠渠首调查队,采用勘探河道断面、发现河道、追踪发现永济渠渠首的方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队先后调查了武陟小原村、万花村至东石寺村线路,冯村、徐庄村、后高村——至谢旗营线路,大城村东至小岩村线路,禅庵寺至小岩村西等4条线路,均未发现永济渠的重要迹象。近年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仍然在不断的开展此项工作。通过研究历史地理资料以及仇晓东《永济渠渠首段流路复原》、陈隆文等《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探索》等研究性文章,结合地形、地貌及古村落等因素,确认永济渠渠首及河道应该在武陟县城东、大城村、小岩村、岗头村、冯村附近,且与西孟姜女河有加大关系。但由于永济渠渠首及河道深埋地下千年、环境变化,村落变迁等复杂因素制约,目前,仍然未发现永济渠渠首及河道。
2020年,市文广旅局将寻找大运河永济渠渠首及河道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启动向省文物局申报“武陟大运河永济渠渠首及河道考古调查”项目,争取列入省文物局资金和技术支持课题,以便更好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市考古所将再次组成调查队,聘请省考古院有关专家,与武陟县文物部门联合开展武陟大运河永济渠渠首及河道的实地考古调查工作,争取早日发现永济渠渠首及河道等重要的运河遗迹,为永济渠渠首及河道的保护利用展示工作奠定基础。
2020年9月25日
联系电话:356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