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五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积极落实政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一)优先保障农村教育经费。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投入责任,及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经费,全面落实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照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保证了我市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优先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全面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有效地改善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2014年—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改善427所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薄项目覆盖小学268所、初中84所、教学点75所。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豫政办〔2018〕74号)精神,市、县两级政府分别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工作方案》,整体谋划并稳步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2018年,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54所,投入资金约1.1亿元。2019年-2020年我市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143个,累计投入资金1.75亿元,建设面积18.18万平方米,今年我市计划实施项目49个,规划面积9.21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6900多万元。近三年共争取国家、省资金2.07亿元,其中武陟县5100多万元。
2019-2020年我市规划焦作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2019-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3.76亿元,涉及学校255所,国家、省下达奖补资金 2.19亿元,其中武陟县3300多万元。2021年提前下达国家、省资金7100万元,其中武陟县1240万元,待国家、省通知后正式编制规划。
加大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力度。2017-2019年完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270余套,完成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省级奖补资金4500多万元,其中武陟 2300多万元。
(三)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为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推行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推动小规模学校由“保运转”“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特”发展,解决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助推我市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市依托99个教育集团,通过优秀教师送培送教、同步课堂等方式,带动229所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手拉手”对口支援,由城乡优质学校51所和143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65所中心学校与168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小规模学校快速发展,提升我市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水平。
二、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优先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高于省定标准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一是提高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津贴,小学(幼儿园)、初中(特殊教育学校)、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津贴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500元、600元的标准,而省定目标是每月不低于400元。二是乡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按260元/月、360元/月和560元/月执行,而省定目标是分别按200元/月、300元/月和500元/月执行,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率先在全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同时,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农村连续从教男满25年、女满20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一级教师;在农村学校从教且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为中小学高级教师。
2.稳步推进特岗教师招聘工作。2018年招聘505名,2019年招聘355名,2020年招聘430名,为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加强乡村教师培育工作。
1.发挥国培、省培引领作用,精心实施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为乡村中小学培育骨干力量和种子教师,有效推动了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2.发挥市培、县培主体作用,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新任教师专题培训、薄弱学科专项培训等,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培育业务骨干。
3.发挥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辐射作用,依托名师工作室,通过同课异构、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农村教师能够近距离与名师、骨干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提升层次。2018年以来,我市共有5位教师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三、下步工作措施
1.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标准,全面统计摸清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状况,逐县区、逐学校排查薄弱环节,分类制定达标和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
2.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重点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武陟、温县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切实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已经完成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制定,7月初将从城区和武陟县、温县遴选一定数量的学校作为结对帮扶试点,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生互动等方面构建帮扶长效机制,逐步提高薄弱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9月份,秋季开学后将全面实施结对帮扶工作。
3.继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计划实施49个,规划面积9.2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6900多万元。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今年计划实施项目450套,预计投入资金3900万元。
4.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验。打破岗位设置等政策限制,采取定期交流、集团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实现教师队伍和教育人才县(区)域内统筹管理、均衡合理配置。
5.加强“三个课堂”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通过统一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教研活动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之间互联互通,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有效解决部分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课程的问题,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