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1-17 09:59 信息来源:焦作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分享:

孙小丽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已收悉,根据您的建议内容和我局职责,现答复如下:

焦作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77万人,辖6县(市)4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69个。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城市影院24家,农家书屋1966个。全市有文物遗迹30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居全省第4位),省保102处(居全省第3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省级87项,市级230项,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67个,总投资807.68亿元。

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坚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多项工作和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障基本、促进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品牌引领、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市文化投入资金3.02亿元,人均文化事业费达84.17元;2019年,全市文化投入资金3.15亿元,人均文化传媒经费达87.73元;2020年,全市文化投入资金4.43亿元,人均文化传媒经费达123.29元,文化投入资金逐年递增。

虽然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基层专业人员匮乏等原因,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公共文化场馆缺失、设施陈旧老化、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为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场馆建设短板,更好满足群众所需。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在政策衔接、制度制定、工作落实等方面加强合作,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大力推进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工程,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市博物馆通过优化展馆布局、提升展览品质,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市图书馆不断完善场馆功能,设立了残障阅览室,建立了焦作方志馆。积极争取将焦作市南水北调纪念馆、焦作市南水北调第一楼等场馆建设项目列入河南省大运河重点推进项目清单。规划建设了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大沙河体育公园、苏蔺体育公园,并配建体育设施288件(套),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市县两级财政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下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等免费开放配套资金800余万元。筹资1500万元,支持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市财政投入250万元购买“周末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基层”等公益性演出服务250场。

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转变,有效对接人民群众真正需求,深入推进文化站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改革创新。工作中按照“总馆统领、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采取“总馆+分馆+流通点+书房”的模式,加快县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建强县级总馆,在更多文化站设立分馆,打通县乡村资源传输渠道,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切实解决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如解放区以区级图书馆为辖区总馆,分别建设了14个社区阅览室分馆,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图书馆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全免费开放。在解放区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市拥有1个市级图书馆总馆、15个县区级图书馆分馆、103个乡镇(街道)阅览室,34个馆外流通点,初步完成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为解决现有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能力有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15年,焦作在大力推动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同时,创新模式,采用“互联网+”模式,搭建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平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2016年,平台正式上线。一是线上建网。建设“焦作市百姓文化超市”网站,设置“超市菜单”“订单收集”“订单反馈”“公共文化”等10余个专栏和各县(市、区)版块,形成一个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文化服务“大超市”。同时,建立“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微信公众号,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二是线下建点。依托市文化馆、图书馆,县(市、区)文化馆(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百姓文化超市”服务总台、联络台和基层服务联络点,建立管理员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和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管理和使用科学化、规范化。三是聚拢资源。将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国有文艺院团等公共文化资源和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纳入网内,不断整合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专业人员、文化志愿者、业余文艺骨干三支队伍的人才资源。对上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国家数字文化网、河南文化网实施对接落地,对下与本土自创资源实行成果共享,全方位推进“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大整合、大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在全市2076个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与320个公共文化场馆及旅游景区实现对接应用,平台注册用户达58万,每年处理群众订单需求4万多个,年惠及群众达1000万人次以上。

为更好满足人民阅读新期待,工作中还创新采用“图书馆+景区+文化遗址”等方式,将阅读推广、文化活动与旅游游览结合起来,在公园、广场、文物遗址等区域建设“百年焦作城市书房”“中站覃怀梅苑书房”“武陟龙泉湖书房”等城市书房1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基本实现了阅读阵地全覆盖,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促进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其中,“百年焦作” 城市书房于今年5月1日开始对市民免费开放,建筑面积320平方米,藏书4100多册,与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融合建设,契合了百年焦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外,天河公园全域旅游城市书房,也即将投入使用,将为读者免费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公益讲座等服务。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空间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工作中积极探索“嵌入式”服务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共建共享。如修武县七贤镇通过引入“樊登读书会”入驻综合文化站参与运行管理和共建共享,提高了文化站服务效能,被河南省文旅厅确定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点”。

今年以来,根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我们将建设乡村文化合作社作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到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在体制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建设”的原则,有序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工作。2021年3月,以马村区为试点,先行建立了焦作市第一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合作社下设儿童经典诵读文化分社、舞蹈文化分社、诗经合唱文化分社、书法绘画文化分社四个分社,社员100余人。目前,该文化合作社已组织各类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120余场,辅导和培训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8000余人次。

随后,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白庄村又成立了马村区白庄村文化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乡村文化合作社试点效应,提高乡村文化发展质量。5月14日,全市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现场会在马村区召开,全市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更好满足群众的深层次文化需求。

2020年,我市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焦作”工程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全省文化旅游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不断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博物馆新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场馆建设进度,尽快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探索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与各类公共空间的融合创新,进一步优化场馆布局,打通服务网络,扩展服务空间,通过融合基层文明实践中心、乡村书屋、旅游驿站等,营造更多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二是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实效性方面,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目标,整合市、县、乡公共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库,优化资源结构,推动“全省数字公共服务示范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点”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百姓文化超市”与社会办学机构融合发展,推进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融合打造图书阅读、文化沙龙、艺术普及等文化服务新业态,创新打造社会化文旅公共服务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解决公共文化场馆设施空间不足、辐射范围不广、供给产品不优等问题。

三是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以开展“戏曲进乡村”“乡村村晚”“寻找村宝”等活动为抓手,积极挖掘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支持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曲艺等的传承发展,打造文化特色乡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依靠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两类主体,运用政府手段和市场运作两种方式,依托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两种资源,形成支撑合力助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此,感谢您对焦作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