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焦作市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的提案已收悉,您在提案中深入分析了当前焦作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我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焦作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智”造强市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根据《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出台印发了《焦作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焦作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
二是夯实基础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已经建成了密度较高、覆盖范围较广的5G基站网络,包括宏基站和微基站。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建5G基站906个,累计建成6348个,提前完成省定5G网络建设目标。光纤网络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大部分区域的宽带网络覆盖,速率快、稳定性高。目前,焦作市已形成“双千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千兆网络和用户规模不断提升。
三是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今年以来,我市蒙牛和千业水泥等15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12家),居全省第6位;法恩莱特、钠锂优材等7家企业入选省级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居全省第4位;科瑞森、福莱格等6家企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居全省第4位;新增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家“数字领航”企业。
四是培育数字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发展“铸长板”“补短板”,结合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数字核心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武陟集成电路产业园加速建设,多氟多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进入台积电产业链,飞孟突破金刚石基第三代半导体制备核心技术瓶颈,国顺硅源半导体芯片配套高纯材料(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加速集聚,建成省级地理信息示范产业园(焦作市地理信息产业园),汇聚中纬测绘、航天宏图等110余家知名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0亿级。平台经济产业稳步发展,八戒工场、华为新基建运营中心等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有力服务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年交易金额超6亿元。宏达运、兴德等一批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迅速发展,服务半径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营业收入近40亿元。
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出台《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突出创新平台培育,重点培育龙佰、多氟多等11家中试基地,加强中原内配、多氟多新材料、超威电源等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4家省级中试基地,居全省第3位,通过认定河南省创新引领型企业11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总量分别达到26家和252家。重点围绕“356特色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链群,开展产学研合作需求137项,完成产学研对接70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4项,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智清创雄安机器人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活动45次。
六是加强培训宣贯,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通过政策宣传、活动培训等方式在全市制造业企业中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有效调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切实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23年组织“焦作市中青年企业家综合管理专题培训班”“全市质量标杆暨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焦作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培训”等培训班5期,其中市内培训3期,省外培训2期,培训约500人次。聚焦制造业强市建设,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紧密对接“十大战略”和“356”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技能人才供需台账,以省级、市级项目制培训为牵引,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培训中心、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软件、数字技能等领域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年培训1.6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0.6万人。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物联网、5G等基础设施覆盖率,实现网络全覆盖和高速稳定传输。加快建设5G精品网,拓展5G覆盖范围,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以入选“千兆城市”为契机,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完善中小企业、社区家庭、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网覆盖,确保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底座,助力焦作工业强市建设。
二是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软件服务商、装备制造商、行业龙头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对本行业、本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度挖掘和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既懂数字化转型技术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是全场景推进数字融合应用与诊断服务。一方面,积极利用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企业,推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时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模式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强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是壮大数字核心产业规模。加快焦作智慧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动伯恩半导体、国顺硅源电子特气等项目建设,提升芯片封装和材料支撑能力。加快新业态培育,依托工业设计城、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围绕数字标识、文创服务等数字基础服务业开展数字蓝领产业业态培育,培养数字蓝领工匠,提升数字企业的源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筑牢数字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
五是全面驱动创新发展。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依托国家、省级开发区,积极推进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作,加快推动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数字技术攻关,依托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武陟集成电路产业园等,围绕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关键材料、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院(校)地科技合作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市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科技副总”需求征集,实施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引培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推广应用示范。
六是加大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常态化、高频次举办各类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继续为企业和人才“搭好平台”“建好桥梁”,重点为“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靶向招引更多急需人才。同时,围绕提升企业家素质,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交流,拓宽思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名校、学名企、请名人”;突出“课堂+观摩”、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务求培训实效,特别是加大对管理人才进行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技术型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家能力素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局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