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焦作市生态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结合您对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的有关建议,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设绿色景区,推动生态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充分利用我市山水生态资源,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将特色文化和绿水青山打造成旅游吸引物,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五大园区共同组成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闻名遐迩;老家莫沟、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大沙河生态公园、森林动物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云台山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创优生态旅游环境,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提升生态环保质量,营造生态环保氛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景区可持续发展全过程,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景区在规划、管理、建设、保护等方面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景区穿越焦作中心城区,为宽度100米、占地2916亩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形成了贯穿主城区10公里的生态廊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沙河生态公园河清水畅,岸绿景美,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市民游客可以尽享自然的美好。目前,正在推动武陟县万花村、和生森林动物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绿色生态激活乡村经济
我市属省太行山片区,自然资源优越。近年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强化对自然生态、传统村落等资源的保护,突出抓好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康养产业。全市25个村入选省级创建单位,3个村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4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3个村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孟州市莫沟村走景区化村庄之路,通过生态修复和绿色改造,建成了窑洞民宿、窑洞图书馆、村史馆,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武县大南坡村将美学与乡村生活融于一体,通过保留乡村原生态让乡村“活”起来,美学建筑和乡村浑然一体。武陟县依托厚重黄河生态文化和我国唯一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品牌,推动御坝村建设黄河文化研学营地和民宿。
三、培育绿色产业,不断延长绿色产业链条
我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积极培育绿色产业,让产业“绿色”更浓,生态“底色”更亮。一是建设精品民宿。在旅游民宿开发建设中秉持“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生态留白、严格把控风貌”的理念,指导县(市、区)将生态美学理念融入建筑、文创、美食和运营等民宿开发的重点环节,实现民宿风格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修武县“云上院子”在开发过程中启用本地老工匠,利用旧家具、老材料,保持千年古槐、亿万年石头的原始风貌,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获评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入选全国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二是加强四大怀药种植与深加工。温县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以铁棍山药为主的“四大怀药”种植,采取“公司+电子商务+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农商对接、农企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修武县后雁门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冰菊小镇,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冰菊产业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万元,间接效益上百万元。三是发展绿色生态研学业态。拟于近期面向社会公布一批生态研学营地,依托高山、森林、峡谷、动植物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等特色自然研学实践,感受大自然之美。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力度,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创建一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推动生态资源品牌创建。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类景区提质升级,推动云台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青天河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力度,打造北方峡谷景观旅游目的地,不断丰富大沙河、老家莫沟等景区业态。三是加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依托山水、四大怀药等资源,引入开发文创产品。
非常感谢您对焦作文化旅游工作提出的非常好的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市文化旅游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加快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