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文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在规划发展、政策支持方面,全市编制了《焦作市乡村旅游提升规划》,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依法依规实施点状供地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旅游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政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推动力”和“物质发展力”,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可持续的独特作用,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找准基点,探索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致力于形成全域多元、业态丰富、产品多样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今年3月份,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会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在我市修武县召开,更好地总结交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二是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方面,我市积极引智引资,邀请25名乡建乡创、休闲度假、教育研学等方面国内有名的实操手,组建了焦作市乡村旅游发展专家库,实地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定期组织培训沙龙交流乡创心得,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结合文章,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摒弃千村一面,致力一村一品,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打造产业融合、要素聚合、资源整合、功能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样板。今年以来,我局和县(市、区)政府合作,开展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走县进村系列活动,积极嫁接优质文旅资源,努力让沉睡乡村再获新生,活动第一站走进修武,邀请文旅专家、文旅投资商、旅行商等考察乡村旅游资源、广泛交流,为乡村旅游发展谏言献策。为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我局开办了多期文旅讲堂,邀请业内乡建专家聚焦民宿建设、乡村运营、研学旅游等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对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特色乡村负责人和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并针对乡村文旅发展中的建设、运营、创意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三是在丰富业态、创意发展方面,坚持民宿带动乡村,把民宿建设作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自然村落与诗意山居有机融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民宿数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坚持美学引领、艺术点亮,全市建设天空之城、溪山美舍等140个品牌民宿,云上院子获评全国首批甲级民宿,云上院子、周窑拾捌坊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岸上小镇在全省率先建成精品民宿集群,“北方民宿之都”打造初见成效。组织开展了“艺术家走进民宿”活动,邀请省内知名书画艺术家到“云上的院子”“周窑十八坊”进行写生采风。坚持美学点亮乡村,引进专业团队,让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相互融合、相互成就,培育了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南坡村邀请海内外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村庄里的美学资源进行活化利用,使美丽乡村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目前“文化”已成大南坡的一张名片,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宰湾村邀请顶级设计师,对党建综合体进行了整体规划,将美学理念融入建筑、广场和园林等的设计中,因恋超级工厂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坐拥千亩玫瑰园,昔日农田变景观。沙墙村围绕“产业美学、生态宜居、乡村营造、留住乡愁、生活富裕”总要求,提出“迎合Z世代(新时代人群),打造夜经济”的设计理念,保留乡村乡愁记忆的同时,迎合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美学路径,重点发展夜游经济和乡村体验游。坚持非遗活化乡村,抓住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契机,把陈家沟村升级为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区,实施东沟改造工程、复建杨露禅学拳处、新建中华太极馆、村容提升等一系列修扩建工程,组织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创意打造了一批非遗展示空间、非遗创意产品,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力大幅提升。沁阳市盆窑村规划建设的黑陶小镇项目入选2022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沁阳市苟庄屯村建设的神农陶文化创意园以“非遗传承+科普研学+乡村文化旅游”为主导模式,研学旅游接待如火如荼。“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武陟县万花村,拥有一处国保单位——明清古建筑群青龙宫,还拥有“青龙民俗庙会”和“祈雨旧规”两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的二月二庙会在该村延续了600多年。近年来,万花村立足文化资源,围绕“青龙民俗庙会”做文章,注册成立万花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建设了明清仿古商业街等旅游景点,推出音乐舞蹈剧《唐印》,串联青龙宫、青龙故居等节点景观,融入乡村田园风,全民参与编排千人舞龙、高杆龙灯、梦回青龙大型情景剧等民俗演艺和历史怀邦剧等,共同助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四是在示范引领、品牌打造方面,坚持文化产业带动,通过挖掘、传承、提炼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景观,丰富乡村体验,打造乡村文化IP。陈家沟村、莫沟村、岸上村、大南坡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陈家沟村、北朱村、大南坡村、万花村入选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沁阳市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沁阳市蓝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温县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为媒,以产业为基,带动了周边乡村和区域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让创意设计为公共文化和美好生活赋能,建设博爱鸿昌街道清化葵城书画院、孟州黄河澄泥砚展示馆、修武韩庄村村史馆、温县郭熙艺术研究院并投入使用,孟州老苗窑洞书馆、沁阳神农黑陶空间站等16个公共文化空间被评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莫奈花舍民宿、云上院子等4个公共文化空间荣获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书房、周窑乡村图书馆、温县小麦博物馆等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文旅艺术空间,在“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斩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网络人气奖”等10项殊荣。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挖掘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广泛开展“四季村晚”“焦作市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等乡村文化活动,目前,已建设乡村文化合作社974家。积极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孟州市槐树乡、温县赵堡镇被命名为全省文化艺术之乡。不断培育、激发在地特色文化产业活力,推荐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申报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通过因地制宜开展“艺术乡建”,多维整合文旅资源、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沁阳市赵寨村神农寨古街、修武县金陵坡村乡村旅游、武陟县万花村乡村康养旅游、解放区山的礼物·猫岔乡野度假民宿、中站区赵庄村悠然居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做好修武县全省“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建设好云台山、青龙峡、龙翔山居、寨豁、丹河峡谷、西部岭区、陈家沟共7个高端康养民宿集群,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为根本,以产业为载体,创新发展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非常感谢您对焦作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的非常好的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市文化旅游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加快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