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王荣科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是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在战略定位上把中原经济区确立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并且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那么,中原文化的风貌和特质是什么,如何传承、弘扬中原大文化?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大建设中,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增强焦作文化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文化者,以文化之,是一个国家根之所系、一个民族脉之所维。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人们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文化冲突论”,把文化冲突视为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曾引起了一场大辩论。它提示我们:当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文化的位置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被空前地提到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上。我们正面临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切都在变革,不仅政治、经济在变革,而且文化也在变革。而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同样是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全面竞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上的竞争是更为深刻的竞争,文化的进步是具有更深层动力源泉的进步。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明礼重义和仁爱忠信的价值观、天下大同的文化气概、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循道立德的思想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和辩证的思维理念等,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成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厚重的中原文化,培育了河南人民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开拓创新、和衷共济等优秀精神品质。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已深深融入河南人民的血脉。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发展的要义有很多:守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也必须是人。为此,《指导意见》在第八部分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为我们加快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其《谁与争锋》一书中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等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之后他又提出:“软实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并将美国拥有的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出口,美国之音广播、好莱坞电影、卫星电视新闻、互联网、期刊、海外留学生等,都列为“软实力”的潜在资源。软实力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非强制性,不以军事打击、商业兼并等手段逼迫客体服从;二是非量化性,不像经济等力量以具体的数额和指标衡量界定;三是非即时性,即以潜移默化、渐进渗透的方式发挥效能,不能期待在短期或限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目的。据此,人们将软实力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科学定位、勇于创新、加快发展,不断增强焦作文化的软实力。一是努力提升怀川文化的影响力。注重挖掘中华姓氏、太极功夫、名人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怀川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做好山阳古城、府城、煤文化等的遗址保护和利用,探索遗址保护机制。促进怀梆等地方剧种、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怀川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二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怀川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怀川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三是塑造怀川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怀川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注重人文关怀,塑造具有怀川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和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全面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敬岗诚信、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树立焦作发展新形象。
最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加快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焦作“软实力”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大建设大发展中有大的作为、取得新的成绩。 (来源:焦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