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以下简称示范区分局)聚焦群众关切、企业需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这场变革,全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近期,本报记者专访示范区分局党总支书记申大勇,记录这场作风变革背后的治理智慧。
破壁:从“旋转门”到“直通车”
“对于企业来说,办事材料越少、审批时间越短,企业就越有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见到记者,申大勇开门见山地说。过去申请人需要“多次申请、多份材料”才能完成的企业开户,现在仅需“一表申请、一次提交”就能轻松办理。
申大勇介绍,这些改革红利背后是监管部门创新服务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不断探索。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示范区分局积极开展“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发展”和政务服务“四进”活动,由党总支及班子成员带头到联系的行业领域深入调查研究,聚焦企业堵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台帐,形成问题清单,切实予以解决。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提升”。该分局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的优化经营主体退出机制问题,在同级市场监管窗口便可实现营业执照和食品许可领域“证照同销”,随后由登记部门自行内部流转。同时,推行“一次告知、一次申请、一窗办理、一口办结”的“一站式”服务,着力提升审批效率。
今年2月,示范区分局成功办理全市首例“证照同销”登记业务,《“证照同销”一窗办,市场退出“零障碍”》事例入选河南省营商环境平台典型案例库。
重构:执法背后的力度与温度
当被问及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时,申大勇表示,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必须抓常抓细抓长。
他说,今年以来,示范区分局以“文明执法、提升服务”为抓手,把“想方设法做成事”的理念融入到行风建设中。前不久,该分局荣获河南省2024年度执法稽查工作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该分局积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活动,通过统一检查文书模板、明确检查主体资格和事项标准,畅通企业投诉渠道,将企业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深度融合,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检查频次,对规范企业减少干扰,对高风险企业强化监督,全面提升监管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推行“首违不罚”和包容审慎监管。采用“执法+服务”模式,探索实施全过程说理式执法,并利用执法数据优势,加强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让经营主体在规范与包容中蓬勃生长,推动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跃升:刀刃向内的效能革命
党委是一个地方的领导核心,承担着抓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在采访中,申大勇表示,示范区分局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聚焦潜在廉政风险点开展行风问题集中排查整治,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真碰硬纠治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